求商的近似值内容:求商的近似值P20/例6目标:1、了解求商的近似值的作用,掌握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正确的求商的近似值。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加以联系和沟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好习惯。重点: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难点:根据要求除到适当的小数位数过程:一、复习分大组计算:0.4680.450.180.75900.15学生说计算过程二、引入昨天我们运用旧知识解决了新问题,看看这节课你们能不能更好的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三、新课例6张阿姨和李阿姨经过讨价还价,都从农贸市场买了柚子,张阿姨用20.85元买了4个柚子,李阿姨用31.77元买了6个柚子。她们谁买的柚子更便宜?张:20.854=5.21255.21(元)5.21255.212420.85420.8520或20888855441010882022001李:31.776=5.2955.305.3(元)5.295631.773017125754303001、审题、列式,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板书:总价数量=单价)2、先个人试做,再组内交流,全班汇报。经过列式计算,学生们主要得出两种结论:(一)张:20.854=5.2125(元)李:31.776=5.295(元)(二)张:20.854=5.21255.21(元)李:31.776=5.2955.3(元)3、学生对以上两种意见发表评议:(第一种结论虽然正确,但生活中这样的钱数无法支付;第二种结论符合现实生活的实际情况,应该保留两位小数。)4、结论:在实际生产、生活和计算中,常常遇到小数除法不能除尽或所得商的小数位数太多,而实际又不需要。这时,可以根据要求或具体情况,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取商的近似值。5、出示: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两种不同情况:(一)20.854=5.21255.21(元)(二)20.854=5.2125.21(元)学生讨论:这样计算行不行,为什么?6、结论:计算小数除法,需要求商的近似值时,一般先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按照“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四、巩固1、出示:3824和0.425×1.9(保留一位小数)独立计算,比较求积的近似值与求商的近似值有什么异同?2、求积的近似值与求商的近似值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五、布置作业设计思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强调发现学2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我在“求商的近似值”的教学中是这样处理新课的:首先,我结合生活实际创设了如下情境:张阿姨和李阿姨经过讨价还价,都从农贸市场买了柚子,张阿姨用20.85元买了4个柚子,李阿姨用31.77元买了6个柚子。她们谁买的柚子便宜?经过列式计算,学生们主要得出两种结论:(一)张:20.854=5.2125(元)李:31.776=5.295(元)(二)张:20.854=5.21255.21(元)李:31.776=5.2955.3(元)同学发表了对这两种结论的意见:第一种结论虽然正确,但生活中这样的钱数无法支付;第二种结论符合现实生活的实际情况,应该保留两位小数。通过学生对这两种结论的评价得出结论:在实际生产、生活和计算中,常常遇到小数除法不能除尽或所得商的小数位数太多,而实际又不需要。这时,可以根据要求或具体情况,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取商的近似值。紧接着,我又出示了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两种不同情况:(一)20.854=5.21255.21(元)(二)20.854=5.2125.21(元)并让学生讨论:“这样计算行不行,为什么?”学生就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一种意见认为,做数学题,特别是竖式题,怎能不计算出完整的结果呢?另一种意见认为,既然要保留两位小数,那么只除到小数点后面第三位就可以进行四舍五入了,没有必要除到第四位。两派意见各抒己见,争得不亦乐乎,但很快,倾向于第二种意见的学生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