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要“减负”,老师先“减压”陈建明前段时间,在各大电视台的黄金时段时常看到这样一则公益广告:一个小学生像纤夫似的大汗淋漓、步履沉重地拖着一个硕大的书包前行。画面揭示给当前的中小学生“减负”已势在必行,看后让人极为震憾,发人深思。其实,“减负”并不是这几年才被有识之士倡议,毛泽东早在建国初期就号召给中小学生减负。但60年过去了,直至到了现在的素质教育时代学生的负担却是越减越重。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在应试教育体制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的大背景下,“以分数论英雄”仍然大行其道-----教育局长压校长,校长压老师,老师压学生,学生只有压板凳了。处于底层的学生受害最重,身心健康都被严重摧残。但是很少有人认为老师也是受害者之一,反而现实中老师往往成了学生负担重的罪魁祸首。笔者做为一名长期坚守在一线的普通老师,对此深有体会。学校要以每位老师的教学成绩来评优、晋级,甚至同工资福利挂勾,哪能等闲视之?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为了出成绩,老师只有把压力再转嫁给学生,学生哪有轻松之理?所以,笔者认为要想真正给学生“减负”,要先给广大老师们“减压”。首当其冲要摒弃用企业管理的理论来评价和管理老师。老师和工人不一样。他的工作有其特殊性。现在教育上都是用企业管理的理论来管理学校和老师。量化、绩效管理,可是老师的工作绩效怎么来考察?老师的工作量能量化吗?工作量、学生成绩、升学率等,能如实反映老师的工作绩效吗?说实在的,老师的工作是个良心活儿。爱护老师,信任老师,相信他们选择教育事业,绝不仅仅是为了养家糊口,而是为了生命价值的完美体现。该给的钱给够,教育培训跟上去,让他们得到应有的尊重,产生职业的优越感和强烈的认同感。加强对老师道德的管理和约束,也许是一个真正的教育管理的方向。素质教育学生肯定还是要考试,还是要看分数的。问题的主要是看获得这个分数的途径和方法。靠大量的做题、重复性的作业来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做法恐怕要淘汰出局了。解放学生的方法最好就是提高老师的教授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上好课的关键是备好课。而据笔者所知现在学校的备课事实是现在大多数老师的备课都缺少足够的时间思考,而为了应付检查,而只有抄现成的教案了事。这样去上课的课堂质量,学生不多做点作业加以弥补那又怎么行呢?课堂不足,课后补嘛!老师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被过多的课程、大量的作业批改所占据,而忘了最重要要做好的“备课”工作,读书研究工作。还给老师们大量空闲时间,让他们有时间去阅读、去思考、去创造性的教书,从而达到学生轻轻松松掌握知识的目标。留给老师充足的空闲时间,具体实施就让老师减少课时,通过读书培训提高专业技能,提高工作效率,研究学科教学法,更好地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服务。只有在教学管理水平达到了这个层次,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才能真正减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