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惑着我的问题——评讲试卷,曾经试着变了些花样,仍然没有找到让自己满意的答案!开始教学时采用了习惯性的程序:从第一题开始念题,再讲解答方法,最后宣布正确答案,直到讲到最后一题,题题不放过,一张试卷往往要花上两三课时才能评讲完。其间也会不断地指出容易出错的地方和常错的形式。我好希望学生记住我讲的解答方法,弄清自己错误原因,避免今后犯错,甚至更希望学生从我讲的方法中领会解答这类题的方法,实现今后自主探索。而学生呢,小眼睛盯着自己的试卷很认真的样子,成绩好的有意见,嫌老师啰嗦的很;比较听话的,听了老师讲的正确答案就改正到题的旁边;次一点的学生呢,注意力不够集中,甚至还有人懒得动手填,你讲完他听完。这时往往火气就上来了,感觉自己的辛苦白费了。一段时间后,感觉这种逐题评讲的方法对学生来说比较枯燥,同时平均用力,面面俱到,没有重点,忽略了一套试题中各道题的难度不一样,学生出错的数量和程度也不一样,即使在认真地讲评完试卷之后,往往发现下次再遇到同样的题学生仍然会错,既浪费学生有限的时间,也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收益甚微出力不讨好。于是乎,我开始思考其他方法,采用了重点评讲法。对多数学生做对的试题不评讲,错误较多的试题评讲,评讲完了一道错题,接着进入下一道错题,就题论题形式单一,忙得不也乐乎,评讲时注意了大部分错题,突出了造成错题的成因,细致分析了解答过程。一段时间后,考到同样的试题,学生照样出错,而且是当时我精讲、特讲、细讲的题目,感到十分恼火,常因此把情绪带到课堂上,甚至有时借题发挥,责怪学生,批评学生,甚至冷嘲热讽,评析课一定程度上变成了“批评课”,碰上全班考试成绩不佳,排队在后面时尤为常见。常叹息:“这么容易的题目都解不出来?”“这些内容我平时都再三强调过?”“这是我精讲、特讲、细讲过的题目。”“这是考前刚刚讲过的例题。”……言下之意考不好责任全在学生,弄得学生灰溜溜地,抬不起头来,自己反觉得很解恨。结果呢由于我的批评责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了挫伤,往往对我望而生畏,有些产生了对立情绪。我深深意识到这是教学的失败,细想一下,一般来讲,错题就是学生不会做的,有一定难度的题目,一道错题,接着一道错题的评点,都是重点和难点,你教师讲得不累,不辛苦,不费劲吗?学生听得不厌烦、不疲劳就已经不错了,我还要求学生不迷惑,不糊,以后不能出错,能作到吗?为此主动要求去听其他老师的评点试卷的课,多数老师不太赞成,说明讲评课没有什么可听的。也听了一些老师的评点课,基本上也是差不多,当然也会有些感悟。评点,什么是评点?我翻了一些资料和字典,查了一下“评点”的含义——评点是对题目的内容、思想、观点、方法、情感等进行评论与分析,从而深入理解题目,评点的要义是对话,是交流,是再创造。看来自己的试卷评讲课的确有很大问题,而试卷讲评是教学中重要一环。上网查询得知其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分析得失,总结经验,查漏补缺,进一步理解知识,揭示规律,拓宽思路,提高能力。也通过别人在网上的介绍学到了一些经验。现在,我评点试卷时注意到了以下几点:1.对一些选择题和判断题,把正确答案写在黑板上,核对答案,并要求学生细心看自己的试卷,可以同桌或小组讨论合作解决,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再讲解。2.课前了解学生出错率高的习题有哪些,什么原因造成的,是不是①基础不扎实、②审题不清、③看题看走眼、④能力问题、⑤用错公式、⑥运算粗心、⑦解题表述不规范、⑧思想不重视、⑨心理紧张过度、⑩关键词理解错误……上课时,指出解题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典型的错误,分析出解题错误的主要原因及防止解题错误的措施。3.不再采用一道错题,接着一道错题的重点评讲法。而是根据实际情况,考虑这节课的容量,学生的接受能力,究竟能解决几个重要的、典型的题目?且这些试题要多角度、多层面引导学生思考,同时注意知识的拓展深化,并从中总结出解题的规律。一份试题中重点题、难题过多,我就不评点那么多,有选择地讲。有些难题,我们讲得再多也是无用的,最后还是不会做,对中考、高考毫无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