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实践《弟子规》,促进“三结合”教育深入开展龙川县老隆镇维嘉小学关工小组“三结合”教育是学校一项常规性的教育工作,今年我校作了努力探索与创新。结合学习、实践《弟子规》育人活动,我们把《弟子规》带进课堂,带进学生日常生活,带进家庭,带进社会。从而使这与“三结合”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把“三结合”教育不断推向深入。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一、学习、实践《弟子规》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弟子规》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一朵奇葩,它是孔子思想的精华,是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学会做人的典范性指南。学生是成长中的稚子,他们的可塑性很强,如一块玉璞,需要打造。学校的德育就是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会堂堂正正做人,而《弟子规》就是一本很好的教材,它较系统、全面地指教学生养成很好的道德规范。《弟子规》为学生提供了立德、修身、为人的具体规范,“无规矩难以成方圆”,而《弟子规》就是十分方正的“规矩”。我们把它融进学校教育,做到“三个结合”:1、学习、实践《弟子规》与日常教学工作相结合。我们把《弟子规》带进课堂,每周班会课,由班主任组织学生分节学习,班主任讲解,学生诵背。规定每天早读课前20分钟,学生大声诵读、背诵《弟子规》。《品德与社会》是思想教育的好教材。这一科,涉及如何培养新时代的人才苗子,首先须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品德,学会做人。《弟子规》对弟子如何立德、修身、处世,都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可以两者有机结合,使学生成为思想好的学生。如胡阳文副校长上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诚信是金》,引用《弟子规》“凡出言,信为先”的教诲,增加了一个许诺兑现的真实故事,教导学生懂得诚信是做人之本,如孔子所说“人无信不立”。语文课本是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的重要载体,同时语文学科又是思想性很强的学科。学习、践行《弟子规》可以与学习语文相结合。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有机地结合思想教育。如黄素英老师教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六课《将相和》时结合《弟子规》的“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讲述团结的道理,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大家团结起来才有力量,兄弟、同学之间闹不团结就是内耗,做集体的事情就没有力量。使学生加深对做人道理的认识。各学科教学,都根据学科特点,把《弟子规》引进课堂,融进教学中去。数学课本是科学性很强的学科,《弟子规》中倡导了学生要勤奋好学,以这种精神求得科学知识。数学科知识本身很严密,吴晓燕老师引用《弟子规》中讲到的“唯才艺”的道理教育学生,学习须认真、严谨,从小要注意学好知识,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学问。学生得到启发,学习特别认真。英语课本中有文明礼仪图片、用语,骆智红老师结合讲《弟子规》的孝道、礼仪,这样有机的结合,学生就学得真切。2、学习、实践《弟子规》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相结合。在学生仪表、礼貌、净化环境、关爱他人等方面给予说教。(1)结合学习《弟子规》,培养学生端庄仪表,《弟子规》中说:“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我们要求并指导、督促学生形成端庄、大方、洁净的仪表。着装得体、行路匀速、红领巾系得自然、校章戴在恰当的位置,头发、身体各处、衣服、鞋袜洁净无脏迹。如五(3)班陈春伟同学以前穿着邋遢,衣服、鞋袜、红领巾长时间不洗,很多同学都怕亲近他。学了《弟子规》后,仪表有一大改观,衣服、鞋袜、红领巾洁净如新,穿戴整齐,一副端庄的外表,得到大家的赞扬。(2)结合学习《弟子规》,培养学生敬老爱幼好品德。《弟子规》中说:“称尊长,勿呼名”、“路遇长,疾趋揖”。我们教育学生尊敬师长,从我做起。启发学生:见到师长行鞠躬礼。鞠躬礼是敬人的彬彬有礼的举动,它打掉了无礼、傲气。以往我校有部分学生傲慢无礼,见到师长不打招呼,老师批评他他不听还顶嘴。学习《弟子规》后变得彬彬有礼,在庄严场合或拜见尊长,鞠躬施礼达到90度。学生在重大场合、隆重仪式、大会发言、上台领奖,也行鞠躬礼。(3)结合《弟子规》学习培养学生文明举止。《弟子规》上说:“步从容,立端正”、“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语言文明体现一个学生思想纯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