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情境教育:风景这边独好VIP免费

情境教育:风景这边独好_第1页
1/3
情境教育:风景这边独好_第2页
2/3
情境教育:风景这边独好_第3页
3/3
情境教育:风景这边独好读师范的时候就知道李吉林老师,知道情境教学,然后知道情境教育,前前后后也几次参加过学习培训,但像现在这样沉下心来,完整地读李老师的书,认真地思考、做笔记还是第一次,说起来真是惭愧。然而,不管是用怎样的方式渎,我都是那么由衷地喜欢情境教育,从《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李吉林文集》、《李吉林与青年教师谈》系列丛书、《为了儿童的学习》、《情境教育三部曲》等著作中,我看到李老师从青涩少女到白发苍苍的历程,她走出的是一条浸润于中华文脉的中国教育改革之路。在改革的历程中,她将工作了半个世纪的小学变成了终身学习的大学,变成了搏击困难、创造辉煌的人生大舞台。一、情境教育是儿童的教育提到“情境”,我们会自然地想到杜威。一般教育理论认为杜威是最早提出“情境”这个概念的。他认为“思维起于直接经验的情境”,正是情境的内在的、独特的不确定性,才使探索得以存在。而李吉林老师提出的“情境”,是人性化的教育环境,是特别适应儿童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全身心地活动其中的教育环境。这样的情境体现了教育环境全面的、和谐的统一,具有一种亲和性、审美性和体验性,它既和很乡的心理学流派所提的“情境”有其相似之处,有其共性,但也有独特的个性,那就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丰厚的底蕴,那就是审美的、智慧的、情感的文化内涵。她说:“儿童是真正的学习主体,离开了主体的建构活动,就不可能有知识的获取。”因此,在情境教育实验中,李老师从儿童出发,遵循脑科学原理,归纳出儿童高效、快乐学习的基本策略:儿童至上、以情激智、以美育美、学用结合、链接生活。努力为儿童营造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一个真实的世界,逐渐形成情境教育课程的独特优势——形真、情切、意远、理寓其中。众所周知,当前我们过份强调教育的共性,由此衍生出一些原则、法则及模式,而不大关注教育的个性和儿童的个性化教育?即使是一些带有鲜明个性的经验,一经总结、归纳,大都被纳入某个原则的框架,套上固有模式的枷锁。各科教学大同小异,如出一辙,究其原因,无非是某几个法则的演绎或是某个模式的复制,其中恰恰缺实了自己的个性,其实正是缺失了自己。而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则是在统一的差异中,在共性的个性中催生了情境教学中的多元的对话。各个学生、不同情境之间的碰撞,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情境世界,在特定的情境中宣泄情感,彰显个性,促进了儿童个性的健康发展。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情境教育是儿童的教育。二、情境教育是情感的教育正如朱小蔓教授所言: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和教育以超越唯分数、唯知识、唯认知而成为小学素质教育的呐喊者、先行者,也成为情感教育实践在中国的一个具有本土特点的典范。以“境”“场”“象”进行教学,以“感性”“感悟”“顿悟”来学习的方式,本来就是中国具有优势的教育文化传统,但在我们现行学校制度巾却被遗忘和丢失了。李老师勇敢而睿智地接续了这一文化教育传统,创造性地帮助儿童通过“境”而想象,通过“象”而思虑,通过“场”而记忆,其学习活动始终伴随“直感”,也就是“以情来想象,以情来感受,以情来记忆”。因此,它不仅是有效的、有魅力的教学,而且是实在的情感教育。确实如此,情境课程观特别强调对于儿童的潜移默化的熏陶或陶冶作用。情境教育选择“美”为突破口,以“美”为追求的境界,主张一方面利用美,另一方面进行“美”的熏陶感染。儿童在情境中感受到美,进而去表达、去抒发美的感受。伴随着这种审美愉悦,纯真的心田得到犹如甜美的春雨艘的滋润。情境的这种可感性,愉悦性,使儿童非常乐意接受,产生积极的情绪反应。当学生持久地、多种体验的不断深化,他的审美情感、理智情感和道德情感等都受到很好的陶冶,并深深地烙印在幼小的心灵上,并作为相对稳定的价值取向逐渐内化、融人儿童的人格之中。这就是我们一直强调的由情境印发的情感的纽带作用。诚如一位哲学家所说,情感的体验可以揭示人的“存在的完美”。在情境的熏陶作用下,凭借感情的纽带作用,情感与生命的冲动、感受、体验、人格等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人的内心获得极大的喜悦,而只有拥有这种内心喜悦...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情境教育:风景这边独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