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传》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记文章的特点,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2.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3.了解张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学、文学、政治各方面的贡献,学习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二、教学方法诵读、提问、讲解、质疑。三、重点难点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四、课时安排四课时五、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从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和郭沫若在张衡基碑上的题词说起。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着候风地动仪的模型。早在1800年前,张衡发明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候风地动仪。这个仪器早已毁于西晋战乱之中,现在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是现代科学家王振铎等人根据《张衡传》中对候风地动仪的介绍说明用木料制成的。1959年党和政府重修张衡墓时,郭沫若在墓碑上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上亦罕见。”二、解题张衡,作为一个伟大的学者,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作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突出的。他在政治、文学与自然学诸方面都有重大的贡献。他在书法、绘画上也有成就。他尤其注重实验科学的研究和发明创造,其发明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人第一次制出地震仪要早1700多年。他的这一伟大成就至今为世界所公认。课文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后汉书》作者范晔,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人,历史学家博涉经史,善属文,能隶书,晓音律。始为尚书吏部郎,后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汉书,成一家之作。累迁太子左卫将军,意志不满,与鲁国孔熙选谋逆,伏诛。初中课文《乐羊子妻》便是节选自《后汉书》。三、导读全篇,掌握内容、结构、写法1.分析结构。课文探讨: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出张衡的高尚品德?他在文学上、科学上的成就是什么?政治上的作为怎么样?采用明段意分段法:先逐段概括段意,然后用合并同类项法把相关联紧缩密的自然段合在一起。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1)写张衡的品格和文才①(2)写张衡在科学技术上取得的成就(②③④)(3)写张衡的政治才干(⑤)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又可分为两层:一是仕途情况,以及制作浑天仪和著《灵宪》、《算图论》的情况;一是专门介绍候风地支仪。显然,后者又是第二部分的重点。作者这样处理文章的详略安排。无疑是非常正确的,因为张衡一生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成就,而他在科技方面的才能和创造发明最为突出,理应成为本文记叙的重点。第二课时一、重点分析第四、五段。(一)第四段着重介绍张衡制作的候风地动仪。①制作时间和仪器名称。②仪器的材料、大小、形状、雕饰。从外形介绍入手,给人总体印象。③仪器的机关构造。说明内部主要部件和外面八龙的作用。④觉知地震的道理,从内外结合上说明动仪的作用。⑤仪器的效果:灵验如神,用实验证明地动仪的灵验和准确。由“怪”到“服”,形象地反映出人们对这新仪器的认识过程。⑥仪器正式投入使用。此段像一篇小型的说明文,从制作时间、名称、外形、内部构造、功能、效果和应用等方面,对候风地动仪作了介绍,说明详而不杂,有条不紊,形象具体,以致可以根据这个说明来复制候风地动仪。(二)第五段写张衡在政治上的作为。①政治才能。交代河间地区的险恶环境,用以反衬其才干。②政绩卓著。写其勇毅、干练、处理缜密、果断、治理河间卓有成效,声名显赫,征拜尚书。③逝世时间。语言极其简练。“治威严,整法度”,高度概括。“上下肃然”,形象地表现其治理河间取得的成效。二、本文在语言运上的特点第一,记叙语言非常质朴通俗。例如,“不行”、“不就”、“不应”、“不慕”等句用语非常质朴通俗,毫无雕饰,却鲜明地表现出了张衡不追名逐利的高尚品德。第二,说明语言十分准确简洁。第4段中仅用140多字就将候风地动仪的有关情况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三、文化常识(一)1.举孝廉不行孝廉:汉代由地方官(太守)向朝廷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2.连辟公府不就辟公府:官府征召有才能的人做官3.公车特征拜郎中征拜:征,征召,特指君召臣;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4.累召不应召:召见,召聘。5.永和初,出为河间相出: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