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读《陶行知名篇精选》有感VIP免费

读《陶行知名篇精选》有感_第1页
1/3
读《陶行知名篇精选》有感_第2页
2/3
读《陶行知名篇精选》有感_第3页
3/3
读《陶行知名篇精选》有感金龙小学黄晓慧最近趁空暇时间学习了《陶行知名篇精选》(教师版)。这是一本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简明读本。书中主要阐明了陶行知代表性的教育观念,如生活教育观念、教学合一的教育观念、民主教育观念、完整人的观念等。作为名篇的精选,这本书在选择篇目上下了功夫,强调时代针对性和价值。像《教学合一》、《教学做合一》、《行是知之始》、《杀人的会考与创造的考试》等文章都有超越现在流行理论的底蕴。翻着这本书,先生那富有代表性的教育思想深深地感染了我,使我受到了良好的启迪和深刻的教育。书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文章就是《教学合一》。陶行知先生早在1919年就提出了“教学合一”的思想,他认为教与学是不能分离的,并列举了三条理由: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第二、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第三、先生要一面教一面学。在以往,无论是教案的设计,还是组织教学,都是以教师为轴心。陶行知先生认为:从前的先生,只管照自己的思想去教学生;凡是学生的才能兴味一概不顾,专门勉强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一来先生收效很少,二来学生苦恼,这都是教学不合一的流弊。“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陶先生详细地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他认为“教学一方面要老师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通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这就是孟子所说的“自得”,也就是近代教育家主张的“自动”。陶先生的这个观点也是现在新课程所大力提倡的。热心的教师,总想将他所有的传给学生,然而世界上新理无穷,教师又怎能穷尽天地间的奥妙?既然如此,那他所能给学生的,也是有限的,其余还是要学生自己去学习、实践。只有教学生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寻找解决同类问题的办法,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真正的活学活用知识,并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很多语文教师都感到习作教学是块“难啃的骨头”,学生怕写,教师怕改。教师费了好大力气改好的作文,学生只是瞧上几眼就塞进书包里。学生没有习作的兴趣,教师教得也累。我认为,要实现教学合一,教师应在“法”上给于引导,在“权”上予以下放。由此,在作文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学习修改自己的习作。一方面我着重在修改方法上指导学生学会自评,指出自己文中的闪光点,并找出文中还有疑惑的地方。另一方面我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互评,如:让中等生和后进生找出优等生文中的错别字和优美词句,而优等生则从选材和立意方面对中等生和后进生进行讲评。让学生成为讲评的主体,在参与讲评中学会发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完成对自我的激励与超越,增强了写好作文的信心。同时,我针对学生的评改情况,组织学生通过各抒己见,甚至争论来解决评改中遇到的问题。这样既发1挥了教师的导向、扶助作用,又让学生在争论中拓展思维,提高修改作文的能力。俗话说“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学生一旦有了自评自改的能力,何愁不能“自主作文”呢?作为教师,重要的是“教学生学”。只有找准自己的“位”才能真正有所“为”。陶先生认为“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要求教师的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习动机,引起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则教师“费力少而成功多”,学生也乐学。不要一味的让学生读死书,而是要和学生的生活经历充分的联系起来。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来定,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来定。对此,我有一些体会,四年级有一课《捞铁牛》,这篇课文记叙了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经过,赞扬怀丙和尚是个出色的工程家。对于什么是浮力,学生比较陌生。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浮力的实验。先找来“船”、“河水”、“铁牛”等代替材料,根据课文内容自行设计实验过程;然后分组合作解决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最后让学生相互介绍实验过程。通过动手动脑,既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所以,说得再多...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读《陶行知名篇精选》有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