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实验目的:1、根据实际问题中有关数据,测量变量间的关系.2、运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学会把现实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反比例函数的建模能力.实验教具:多媒体课件和直尺、木杆、9.8牛的砝码、弹簧秤.实验过程:活动一:完成下表,再按照表中的数据再纸上画出10个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其中∠A为10个长方形的公共角。长(cm)246810宽(cm)1097531在画完的10个长方形后,取∠A的10个对角的顶点,然后把这10个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观察表格可以发现:S一定时,长方形的宽随长的增加而减少,由此可以猜想当S一定时,长方形的长是宽的函数.由画图可以看到,图像也是反比例函数的一支,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并验证.活动二:分小组操作如右图,取一根长100厘米的匀质木杆,用细绳绑在木杆的中点O并将其吊起来,在中点的左侧距离中点25厘米处挂一个重9.8牛顿的物体,在中点右侧用以个弹簧秤与中点O的距离L(单位:厘米),看弹簧秤的示数F(单位:牛顿)有什么变化,填表:L(cm)51015202530354045F(N)原理简介:杠杆原理亦称“杠杆平衡条件”。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的大小跟它们的力臂成反比。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数式表示为F1•L1=F2•L2。式中,F1表示动力,L1表示动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从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杆达到平衡,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以L为横坐标,以F为纵坐标建立直角坐标系,在坐标系内描出以上表中的数对为坐标各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这些点。这条曲线是反比例函数图像的一支吗根据猜想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并结合数据验证.活动三、实验反思:上面我们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有关数据,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解决了用函数描述实际问题.请设计一个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的例子,写出探究过程,然后小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