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匹夫有责孝感市玉泉小学李欢初(此文于2006年获校优秀德育论文)有一句很流利的话:智育没有抓好,就要出“次品”;体育没有抓好,就要出“废品”;德育没有抓好,就要出“危险品”。可见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当前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总体状况是好的。但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理想信念淡漠、纪律散漫、方向迷失、诚信缺乏、社会责任感淡漠、亲情感情淡化,行为习惯差,个性极度张扬;一些未成年人受到社会生活不良现象的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和错位;少数未成年人甚至参与吸毒、赌博和敲诈,走上违法犯罪歧途,且犯罪年龄低龄化、暴力化、团伙化、手段成人化现像严重,独生子女犯罪比率上升等。这些现象无不说明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笔者认为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不仅仅只是学校的责任,教师的责任、教育工作者的事情,家长、社会中的每一位有识之士都应尽到自己最大的责任。学校、家庭、社会,都要担负起这一神圣使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教师的责任有些学校对德育工作的态度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一方面是大力进行道德、思想、法制教育,红红火火地开展各种各样的德育评比、德育研讨;一方面是活动频繁、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成果喜人,产生了一个又一个德育先进单位。但另一方面,校园事故及校园暴力却不断升级,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引人关注,品德滑坡势态严峻。何故,抓德育“徦大空”,缺乏实效性。现在学校里,智德分离是个大问题。德育在不少学校变成了一个脱离各个学科教学的单独领域。不少教师认为抓智育、抓学习成绩是硬任务,教师没有精力再多管学生的品德教育,对学生的一些道德问题视而不见,或是不痛不痒地训斥一两句。很多教师只管学习、不管思想,只管传授知识、不管德育养成,只管课内、不管课外。有的教师认为德育工作是德育处(政教处,大队部)、班主任的事,放弃了自己的责任。其实学科教师在德育中可以起很大作用,各学科都可结合自身内容渗透德育:语文教学中通过选择典型的文学作品,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陶冶性情;数学教学既可以训练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也可以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科技自然学科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社会、地理、历史学科则可通过历史人物、自然、国情等激发学生的高尚社会情感及良好的性格;音乐、美术、手工学科通过欣赏美、描绘美、歌唱美来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体育教学在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集体主义精神、意志品质和竞争意识。每一位教师都应以“全员育人”、“全程育人”为自己的职业目标和习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家长的责任要知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可见家庭教育起着学校、社会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父母应站在“为国教子”的高度,切实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责任。我国《宪法》中也有明确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因此,做父母的,你们孕育了生命,就必须对孩子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努力培养好子女,把他们造就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人,这是社会赋予每个做父母的公民必须认真履行政治法律的义务。要完成义务,每个父母必然会或多或少地牺牲个人利益,绝不能以是否得到子女的报偿为前提条件。遗憾的是,现在许多家长没有尽到责任,认为只要吃好、穿好、照顾得好就可以了,所进行的教育也只是识字、算术、背诗等,更主要的是把教育的责任全推给了学校。还有这样一些父母,他们不但不给子女以良好的教育,反而用错误的思想言行来影响子女。譬如,有的用金钱和物质刺激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有的为随意拿别人东西的孩子打掩护;有的放纵孩子和一些不三不四的人交往。显而易见,象这样对待子女,就会使孩子受到毒害,把孩子引向邪路。我们要规劝这样的父母,如果你是真心爱护孩子,你的心血应当花在用正确的思想教育孩子上。对子女既要爱得深切,又要严格要求。广大家长朋友要认真学习家教理论,给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充满爱心,持之以恒地进行有效的教育。每一位父母都要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也是对自己的孩子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