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一篇说明文应掌握的基本程序•确定说明对象的特点;(最核心的)•确定说明事物的内容;(详略)•确定说明的顺序及结构;(空间;总分)•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注意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清代放置寶璽的地方。這里收藏著二十五方代表皇權的印璽,用金盒盛裝,黃綢覆蓋。皇后的寢宮。圖為坤寧宮東側室,是皇帝大婚時的洞房。大婚時皇后只在此居住三日,然后回到各自所住的宮內。思考:•1.本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故宫?故宫有什么特点?•2.本文主要按什么顺序介绍故宫?•1.故宫概况(位置、历史、价值),全貌,建筑布局(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特点:规模宏大、形体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2.空间顺序说明顺序: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按照故宫的空间顺序来安排说明顺序的。也就是说作者的参观路线,是按照故宫的建筑顺序来参观的,故宫的建筑顺序是由南向北,作者的参观路线基本上也是沿着由南向北的中轴线前进的。文章结构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简明地讲了故宫的位置(第1句)、名称(第2句)、历史(第3句)。这是全文的总起。第3句中的“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点出了故宫最重要的特色和价值所在。第二部分(第2—9自然段)十分详细地描述了故宫的建筑。这是全文的分述一,是按空间顺序来介绍的。这部分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第2自然段)是从总体上写故宫建筑:先具体说明了故宫的城墙高度、城门设计、宫城形状、占地面积、宫殿房屋数量、墙外的护城河、城墙的角楼等(第1—4句);后精要地用一句话(第5句)再次概括了故宫建筑群的特点和价值。第二层意思(第3—8自然段)是写故宫的前半部分。作者像一位导游,带着观光者从天安门往里走,先经过端门、午门(五凤楼)、太和门(第3自然段),来到了紫禁城的中心——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座大殿(第4—8自然段)。•第三层意思(第9自然段)是写故宫的后半部分。只用了三句话,指出过了保和殿,由南往北依次是乾清官、交泰殿和坤宁宫,它们是皇帝和后妃们起居生活的地方。其中第三句话简洁地描述了坤宁宫北面的御花园的优美景色。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极为简略地介绍了故宫的文物。这是全文的分述二,讲到了故宫珍藏的文物的数量(第1句)、珍宝馆的位置(第2句)和里面陈列着各种珍宝(第3句)。第四部分(第11自然段)把前面分述1讲到的“故宫的建筑艺术’’和分述2讲到的“室内的珍贵文物”这两部分概括起来,指出它们“构成了一座永恒的文化殿堂”,对北京故宫的历史价值作出了高度的评价。这是全文的总结。•在北京的市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移步换景•从天安门往里走,……•过了太和门,就到了紫禁城的中心——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太和殿后面是中和殿。•中和殿后面是保和殿。•如果往保和殿西侧走,……•保和殿的北面是一片长方形小广场。•……故宫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和陈列于室内的珍贵文物,构成了一座永恒的文化殿堂。小结•故宫从明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修建,永乐十八年(1420年)基本建成,至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了。它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在当时社会条件下,能建筑这样高大雄伟的建筑群,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才能,在建筑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祖国珍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