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计算机基础知识1、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1946年2月14日,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摩尔学院教授莫契利和埃克特共同研制成功了第一台计算机2、计算机的诞生及发展一、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8)电子管为基本电子器件:软件主要使用机器语言:主要应用于国防和科学计算:运算速度每秒几千次至几万次。二、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晶体管为主要器件:程序语言从机器语言发展到汇编语言:主要用于商业、大学教学和政府机关。运算速度每秒几万次至几十次。三、第三代计算机(1964—1971)普遍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体积缩小:出现操作系统来管理计算机,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运算速度每秒几十万次至几百万次。四、第四代计算机(1971—至今)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器件:运算速度每秒几百万次至上亿次。3、计算机的分类一、从原理上分为:电子模拟计算机、电子数字计算机、数字模拟混合式计算机二、从应用特点分为: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三、从型体和性能特点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微型机4、计算机主要特点一、运算速度快二、计算精确度高三、通用性强四、具有记忆功能和逻辑判断功能五、具有自动控制和连续工作功能5、计算机应用领域一、科学计算(数据计算)二、数据处理三、过程控制(实时控制)四、计算机辅助工程(1)计算机辅助设计(CAD)(2)计算机辅助制造(CAM)(3)计算机辅助工程(CAE)(4)计算机辅助教学(CAI)(5)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五、人工智能6、CPU基本工作原理运算器:算数和逻辑运算寄存器:他们用来保存命令的寄存器操作数和操作结果控制器:读取各种指令,对指令进行分析进行相应的控制注:CPU从储存器或高速缓冲储存器中取出指令,放入指令储存器,并对指令分解成一系列的微操作,然后发出各种控制命令,执行操作系列,从而完成一条指令执行。7、储存器储存器:是计算机系统中的记忆设备,用来存放程序和数据,计算机中的全部信息,包括输入的原始数据、计算机程序、中间运行结果和最终运行结果都保存在储存器中,他根据控制器指定的位置存入和取出信息。8、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硬件主机CPU运算器储存器控制器内存随机储存器(RAM)只读储存器(ROM)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外部设备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面仪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等外存:软盘、硬盘、光盘、闪存网络设备:网卡、调制解调器软件系统软件操作系统:windows、Unix、Linux语言处理程序:C、Pascal、VB实用程序:诊断程序、排错程序应用软件办公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储存器分为内存储存器与外存储存器,简称内存与外存。内存:存放于计算机运行期间的大量程序和数据:存储速度较快,储存量不大。外存:存放系统程序和大型数据文件及数据库:储存量大,其成本低。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高速存取指令和数据:存取速度快,但储存量小。储存器功能寻址方式掉电后随机存取储存器(RAM)读,写随机寻址数据丢失只读储存器(ROM)读随机寻址数据不丢失闪存(FlashMemory)读,写随机寻址数据不丢失9、储存器的容量1)位(bit)的概念:"位(bit)"是电子计算机中最小的数据单位。每一位的状态只能是0或1。2)字节(Byte)的概念:8个二进制位构成1个"字节(Byte)",即一个字节(1B)可以存储8位二进制信息。字节是存储空间的基本计量单位,每个字节称为一个存储单元。1Byte=8bit;3)存储器的容量:指的存储器中存储单元的个数。如256B的存储器表示此存储器有256个存储单元,每个存储单元可以存储8位二进制信息。4)KB的概念:在一般的计量单位中,通常K表示1000。例如:1公里=1000米,经常被写为1km;同样K在二进制中也有类似的含义。只是这时K表示1024,也就是2的10次方。1KB表示1K个Byte,也就是1024个字节(存储单元)。即1KB=1024B;5)MB、GB和TB的概念:1MB=1024KB;1GB=1024MB;1TB=1024GB10、计算机的性能指标(1)中央处理器(CPU)指标:字长:字长是CPU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指的是CPU一次能同时处理的二进制位数,字长总是8的整数倍,通常PC机的字长为16位(早期)32,64位主频:即CPU内核工作的时钟频率,单位为Hz外频:外频是CPU乃至整个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