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伤仲永》七下18《伤仲永》教学设计安庆镇中学赵玉梅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掌握和积累文言词汇;体会课文简洁精练的语言。(二)过程与方法:采用“读、问、讨、练”的方法学习文言文;注重学生文言知识的积累和对课文的理解。(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学生探讨方仲永由天才变成普通人的原因,懂得天才出自勤奋的道理。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注意句子的停顿;领会详细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借事说理的技巧,明白天才出自勤奋的道理。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熟读课文,争取背诵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掌握和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言句子的意思。教学步骤:一、课文导入:古人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千古名言,一语道破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真谛。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不断的学习、终生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成为顺应时代的有用之才。反之,如果你不进行学习,不接受教育,哪怕你是一个神童、一个天才,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销蚀成一个庸才、甚至蠢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伤仲永〉〉里的主人公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证。二、作者作品简介,题解[投影]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教师)提问:谁能说说题目“伤仲永”的“伤”是什么意思?明确:哀伤,叹息。表达了作者的感情。三、课文朗读,注意读准字音、掌握节奏,把握语气。(1)听朗读录音教师补充课文注释[幻灯]:字音,节奏,语气。(2)学生自由诵读。小组合作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掌握大意。(3)朗读比赛。四、翻译课文。要求一人一句,注意词义正确。五、分析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主旨。1、思考:从那些句子可以看出仲永是奇才?“四奇”。一奇:忽啼求之二奇:书诗四句,自为其名三奇: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四奇:指物作诗立就,文理可观2、思考: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课文是怎样叙述的?三个阶段:①童年时期,才思敏捷.天赋极高,如五岁时就“啼哭求之”,“书诗为名”,“指物作诗立就”,“文理可观”等。②少年时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称前时之闻”。③青年时期。才思平庸,与众无异,“泯然众人矣”。3、点学生阅读第3段,思考下列问题。①这一段在语言表达方式上有何特点?采用了议论的形式。②这一段“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又指什么?“受于天”是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受于人”指人的后天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学习和受到的教育。4、思考: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用原句回答。你还有什么新的、独到的见解吗?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其父“不使学”;从道理上来说,原因是“其受于人者不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5.最后一段作者讲了什么道理?天资好的人,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尚且变成普通的人,那些天资平常的人,如不接受教育,连普通人都赶不上了。强调了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六、深情朗读。七、课堂拓展:你从方仲永的经历得到哪些启示?说说你的看法。我们可以从仲永身上吸取哪些教训?人的智力发展存在着某些差异,但这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后天的教育和学习。青少年应正确认识自己:天资好的,加上勤奋学习,可能成为栋梁之材;反之,即使天资再好,如不学习,同样会碌碌无为。另一方面,即使天资差的人,如勤奋学习,也可以成为有用之才。八、赠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人们把我的成功,归因于我的天才;其实我的天才只是刻苦罢了。----爱因斯坦人的天才只是火花,要想使它成熊熊火焰,那就只有学习!学习!!!――高尔基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歌德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爱迪生九、教师总结:要想知识常新,思想常新,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