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站中学语文课时教案备课教师:左佳美主备审核:湛会轩授课时间:课题:《伤仲永》复习教案课型:复习第1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相关的文学常识。2掌握重点字词,虚词及语句翻译。3理解文章内容,理解课文主旨。【重点难点】1掌握重点字词,虚词及语句翻译。2理解文章内容,理解课文主旨。【导学流程】一、作家作品王安石,字介甫,晚年号半山,世称临川先生。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诗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之一,著有《临川先生文集》。题目中的"伤"意即悲伤哀痛。二、字词归类整理(一)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二)古今异义1、今夫不受之天古义:那,那些。今义:一般指男人。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古义:代词,此。今义:判断词。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义:文采和道理。今义:文章内容和词句方面的条理。4、或以钱币乞之古义:有的人。今义:或许。5、稍稍宾客其父古义:渐渐。今义:稍微。6、泯然众人矣古义:常人,普通人。今义:许多人,大家。(三)一词多义1、之:忽啼求之()传一乡秀才观之()不能称前时之闻()仲永之通悟()余闻之也久()卒之为众人()于舅家见之()或以钱币乞之()2、其:并自为其名()其文理皆有可观者()稍稍宾客其父()父利其然也()彼其受之天也()3、于:于舅家见之()贤于材人远矣()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4、自:并自为其名()自是指物作诗立就()5、为: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卒之为众人()(四)词类活用"邑人奇之"之中的"奇"()"父异焉"之中的"异",()"父利其然"之中的"利",()"宾客其父"之中的"宾客",()"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中的"日"()"忽啼求之"中的"啼",()(五)、重点字词:1、世隶耕()2、未尝识书具()3、父异焉(异:)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是:)5、邑人奇之(奇:)6、稍稍宾客其父(稍稍:宾客:)7、父利其然也(利:)8、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扳:。谒:)9、不使学(使:)10、不能称前时之闻(称:)11、泯然众人矣(泯然:)12、贤于材人远矣(于:)13、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于:)14、伤仲永(伤:)15、养父母(养:)16、或以钱币乞之(或:)17、从先人还家(从:)18、卒之为众人(卒:)19、如此之贤也(贤:)20、固众人(固:)21、即书诗四句(书:)(六)、重点句子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3、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4、泯然众人矣。5、余闻之也久。6、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理解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幼年仲永天资聪颖,表现为“()”;少年仲永才能大不如前,表现为“()”;青年仲永已变得很平庸了,表达这个意思的句子是“()。”。(2)仲永之所以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因为()。这个事例告诉我们()。(这一空用自己的话作答)(3)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4)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6)怎样认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7)文中有三个字点出了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这三个字是:(8)本文的题目是“伤仲永”,“伤”的意思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伤”?请简要分析。(9)《伤仲永》能给我们什么启示?(10)古代有不少勤奋好学的成语典故,请写出成语、人物典故各两个。一、作家作品王安石,字介甫,晚年号半山,世称临川先生。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诗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之一,著有《临川先生文集》。题目中的"伤"意即悲伤哀痛。二、字词归类整理(一)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二)古今异义1、今夫不受之天古义:那,那些。今义:一般指男人。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古义:代词,此。今义:判断词。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义:文采和道理。今义:文章内容和词句方面的条理。4、或以钱币乞之古义:有的人。今义:或许。5、稍稍宾客其父古义:渐渐。今义:稍微。6、泯然众人矣古义:常人,普通人。今义:许多人,大家。(三)一词多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