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古诗鉴赏学案7把握内容和思路:鉴赏古诗的原点学案目标在整体把握文本的基础上掌握内容,把握题的题型和答题要点。问题驱动【真题引路】1.(命题点:内容及思路)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11·江苏)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①。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②。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③。注①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②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③论文:此处指论诗。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规范答案①诗坛地位,无人可比;②诗的思想情趣,洒脱不凡;③诗的风格,清新、俊逸。规范点拨首句总写李白诗歌当世无双,次句赞其思想卓尔不群,三、四句评价其诗风。2.(命题点:信息筛选与提取)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10·江苏)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规范点拨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延伸到其他篇目,难度较小。“橘柚香”具有时令特征,代表秋天,由此可联想到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之句。规范答案橘柚香。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3.(命题点:信息提取)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09·江苏)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规范答案由“想当年”“到而今”两个句子领起。借代。规范点拨这道考查表达技巧题很简单,题干提示是对比,从内容看是今昔对比,故找到这两个领起句,不难。借代是《考试说明》规定中的一种修辞手法,常见,且在2008年的诗歌鉴赏语句“晋代衣冠成古丘”中出现过,也不难。4.(命题点:内容概括)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8·江苏)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注]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一水:亦作“二水”。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规范答案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规范点拨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抓住关键词“吴宫”、“晋代”可知写的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时的情况。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抓住关键词“山、青天、水、白鹭洲”可知写的是南京的自然景色。前一句是昔,后一句是今,目的显而易见,古今对比,抒发作者古今兴亡盛衰之感。古诗鉴赏,读懂是关键。通过设题引导考生关注对内容的把握已成为江苏高考命题人的独特而不断的追求。2011年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分析,兼及诗的思路。2009年、2010年考查对诗歌内容信息的提取。2008年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概括。江苏卷考查对内容的把握主要看考生是否读懂古诗写了什么内容,包括对题材的判断、内容的分析和对层次、思路的梳理。设题形式灵活,角度多变。或分析,或提取,或概括等等。【自我诊断】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卜算子·秋晚集杜句吊贾傅杨冠卿[注]苍生喘未苏,贾笔论孤愤。文采风流今尚存,毫发无遗恨。凄恻近长沙,地僻秋将尽。长使英雄泪满襟,天意高难问。注杨冠卿:字梦锡,江陵(今属四川)人,生于绍兴九年(1139)。举进士,为九江戎司掾,又尝知广州,以事罢。晚寓临安。词的上阕是从哪些方面评价贾傅的?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苦寒行(宋)刘克庄十月边头风色恶,官军身上衣裘薄。押衣敕使来不来?夜长甲冷睡难着。长安城中多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