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辨识的主要内容与方法一、危险辨识的主要内容危险辨识过程当中,应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原则,对下述方面存在的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1) 厂址及环境条件:从厂址的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周围环境、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2) 厂区平面布局:1) 总图: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 布置;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工艺流程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2) 运输线路及码头:厂区道路、厂区铁路、危险品装卸区、厂区码头。(3) 建(构) 筑物:结构、防火、防爆、朝向、采光、运输、(操作、安全、运输、检测、修理) 通道、开门,生产卫生设施。(4) 生产工艺过程:物料(毒性、腐蚀性、燃爆性) 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5) 生产设备、装置:l) 化工设备、装置: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测、修理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2) 机械设备:运动零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测、修理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3) 电气设备: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4) 危险性较大设备、高处作业设备;5) 特别单体设备、装置:锅炉房、乙炔站、氧气站、石油库、危险品库等。(6) 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有害作业部位。(7) 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8) 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人机工程学因素等。二、危险辨识方法危险是指材料、物品、系统、工艺过程、设施或工厂对人、财产或环境具备产生损害的潜能。危险辨识就是找出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导致不良后果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或工厂的特征。因此,危险辨识有两个关键任务:第第一个是辨识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第二为识别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或工厂的特征。前者相对来说较容易,并由它确定后者的范围,所以辨识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是很重要的。事故后果可分为对人的损害、对环境的破坏及财产损失三大类。在此基础上可细分成各种具体的损害或破坏类型。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确定后,可进一步辨识可能产生这些后果的材料、系统、过程或工厂的特征。在危险辨识的基础上,可确定需要进一步评价的危险因素。危险评价的范围和复杂程度与辨识危险的数量和类型以及需要了解问题的深度成正比。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