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敬业乐业的教师太平洋小学余丽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专业化水平亟待提高,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关系亿万青少年健康成长,关系教育改革的全局,关系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因此教育部制定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什么是专业成长?有的认为,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有的认为,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个人在历经职前师资培育阶段,任教阶段和在职进修的整个过程中都必须持续地学习与研究,不断发展其专业内涵,逐渐达到专业圆熟的境界。有的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以教师专业自主意识为动力,以教师教育为主要辅助途径,教师的专业智能素质和信念系统不断完善、提升的动态发展过程。教师专业从其本质的内容结构上看,应当包括专业知能、专业道德、专业精神三个方面。专业知能是教师专业的基础,专业道德是教师专业的准则,专业精神是教师专业的动力。这三个方面在教师专业结构中缺一不可。但长期以来,人们对教师问题的研究,几乎集中在对教师应具备的知识,能力以及道德要求的探讨上,而对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精神有所忽视。因此,在这里结合我自己的亲身经历仅仅谈谈对教师专业精神的理解和思考。教师的专业精神有多个方面,比如敬业乐业精神,勤学进取精神,开拓创新精神,无私奉献精神,负责参与精神等。我认为其中敬业乐业是最基本,是万丈大楼的基石。《标准》中写道“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等等都进一步阐述了敬业乐业的精神。教育在社会上也是一种服务性行业,那么它就应该具备服务的性质教育服务和其他专业服务一样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它为教育专业团体和个人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对于教师来说,教育工作不仅是一种生活手段,而且是一种生活方式。“敬业”最早出现在礼记学记篇,朱子曰:“敬业者,专心致意以视其业也”。“敬业精神”意味着教师必须竭尽全力提高专业标准,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在教学上,我要求自己不断创新,在专业方面我要求自己不断提高。正因为敬业精神的重要,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和优秀教师无不重视和强调它,并在躬身实践中对之加以充分体现。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教几十年,始终安于“粉笔生涯”。桥口的骄傲——杨晓玲老师就是爱这份职业,才乐于奉献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引领者一群群特殊的孩子迈向成功的大门。反观自己,由于职称待遇的问题没有解决好,受社会急功近利的思想都影响,功利性明显增强,忘记自己初为人师的誓言。消极懈怠,萎靡不振,信念缺失,无更高要求,碌碌无为,做一天和尚撞一钟,混日子。把教育这个专业工作当做一种谋生的手段,或当做一种能应付的,例行公事的工作。学习了《标准》后深深的刺痛了我。我为自己的不作为而感到羞耻。当我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时,把孩子的一切抛于脑后。于是我调整心态,一点一点的改变自己工作的方式,如今孩子们一下课都围在我身边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毕业的学生在教师节返回母校来看望我时,幸福感从心中油然而生。所以敬业是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工作发自内心的体会和崇敬。敬业还要乐业。乐业就是教师对自己有正确体认的前提下,对专业工作表现从容自在,心甘情愿,毫不勉强。一个人一旦投入教师专业,就须不为物欲左右。不为名利所左右,做到淡泊明志,清高有为,由敬业乐业而获得人生之乐。做一件事情能把它当成兴趣,就会从指那个找到乐趣。就会感到幸福愉悦。因为兴趣是支撑一个人工作的动力,有了兴趣就会孜孜不倦的努力,以达到成功,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浮躁的社会,在大部分教师萎靡不振的情况下,提出乐业的专业精神是非常有必要的。“亲其师,信其道。”老师愉悦的工作情绪必然会影响到孩子。要在学生心中播撒阳光,自己心中首先要有阳光。新时代,新形势呼唤阳光老师。一个乐观向上,热情开朗,具有平和心态的老师必将给学生优质文化环境,保障学生健康成长。其实在现实中有很多学生的言行举止都很像某一位教师,这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教师的态度影响学生的行为,因此我们在教育中寻求快乐的同时,也把这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