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来源】:人文素养→国学经典判断1.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由各种不同的文化所共同构成,但是如果从它的主导方面上看,儒家的文化和价值在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ff8080813ed476YN2.儒家认为,法制不可能单独有所建树,律例不可能自动被实行,再完善的法律也要由正确的人来行使。ff8080813ed476YN3.建设和谐社会的提法是符合儒家传统思想的,儒家讲的和谐不仅仅是一个社会的和谐,它是小到人的身心的和谐,大到家庭、社区、国家的和谐,扩大为整个宇宙的永久、广大的和谐,这是儒家的理想。ff8080813ed476YN4.儒家是反对百姓的私利的,认为个体的利益应该服从于集体的利益。ff8080813ed476YN5.西方政治学认为命令与服从的关系是政治上的一个主要关系,但是,儒家思想则挑战对这种关系的认识,它始终认为要以德服人,想要王天下,首先还是要以德。ff8080813ed476YN6.法家的治国思想把有效的管理、有条理的秩序和公正理性意义上的管理看做是治理的初级层次,而始终把得民心、得到人民的爱戴看成是政治的最高程度,看成是政治的最高境界。ff8080813ed476YN7.儒家的治国理想是诉诸于法律手段的,而不是以礼俗和道德教化为主要途径。ff8080813ed476YN8.四书中,《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中庸》是曾子发挥了孔子的思想,《大学》是孔子的孙子子嗣的一些基本思想,《孟子》表达的是孔子的学生孟子的思想。ff8080813ed476YN9.从哲学上来讲,中庸的“庸”字就是平庸的意思。ff8080813ed476YN10.儒家讨论的公私义利指向的对象是士大夫,是接受教育的知识分子,是一种讨论官德的命题,并不是指向百姓。ff8080813ed476YN单选1.汉武帝时期,六经中的()失传,所以汉武帝立了“五经博士”来专门研究这些文化经典。ff8080813ed476A)《诗经》B)《易经》C)《乐经》D)《礼经》2.明代哲学家王阳明完整地表述了儒家的(),那就是“知行合一”。他认为人们把“知”和“行”分成两件事去做,以为要先知后行才是对的,这种做法不行,它会导致终生不行,终生不知,因为知是永远求不尽的,如果严格按照先知后行的思路进行,实践就永远不能实现。ff8080813ed476A)实践观B)荣辱观C)价值观D)世界观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中的名句。ff8080813ed476A)《论语》B)《孟子》C)《荀子》D)《礼记》4.儒家文化源远流长,一般认为,儒家是()所开创的一个学派,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到5世纪。ff8080813ed476A)孔子B)孟子C)老子D)庄子5.()中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这明确地表示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在于人民。ff8080813ed476A)《周易》B)《礼记》C)《尚书》D)《春秋》6.以人为本,其实并不是儒家最先提出的,它最早见于(),从西周以来,以人为本的思想就在不断地发展,它包含有不同的角度和意义。ff8080813ed476A)《管子》B)《史记》C)《老子》D)《韩非子》7.()在几千年以来的中华文化发展中,特别是在近代以来的中华文明的重新建构中,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一个精神标志。ff8080813ed476A)孔子B)孟子C)老子D)庄子8.在前秦到两汉之间,儒家经典包括《诗经》、《书经》、《易经》、《礼经》、《乐经》、《春秋》,称为“()”。ff8080813ed476A)六书B)六义C)六经D)六艺9.由于()代表了中国古代的核心价值观,而且这套核心价值观是跟中国人的历史文化处境和生存条件相符的,符合当时中国社会的需要,所以它就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ff8080813ed476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D)唯物主义思想10.()认为一个国家理想的治理不是仅仅具备秩序就可以,而是理想的社会一定要有羞耻心,并且用道德教化的方法去引领理想社会的实现。ff8080813ed476A)孔子B)孟子C)老子D)庄子多选1.以下表述,属于儒家思想的是:()ff8080813ed476A)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B)尧舜不能去民之欲利C)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D)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2.以下论述中,表达了儒家民本思想的是:()ff8080813ed476A)道之以正,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B)民之所欲,天地从之C)民惟邦本,本固邦宁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3.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