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领导干部下基层的体会与思考(投稿)第一篇:关于领导干部下基层的体会与思考(投稿)接通“地气”强“底气”——关于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的实践与思考肖本明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党员干部只有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各项事业方能根深叶茂、永葆生机。早在1945年延安干部会议上,毛主席就把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要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结果。时隔六十多年,尽管我们所处的地位和时代不同了,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也发生了根本变化,但是共产党人作为“种子”的特质没有变。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全党同志必须牢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近期,省委省政府开展的以“三解三促”为主题的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在干群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为党员干部深入群众接通“地气”、去除脱离群众危险的“官气”、增强做群众工作“底气”开出了“一剂良方”,对于加强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作为全党亲民爱民楷模、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的故乡,XX县区率先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蹲点活动,并且形成了制度,取得明显成效,得到省委罗志军书记的充分肯定。一、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一个有效载体,增强了领导干部的群众观念没有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就不会有坚定的群众立场。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和人民群众肩并育同呼吸共命运,因此情同鱼水。1现在,尽管通讯、交通发达了,联系更便捷了,但现代技术代替不了领导干部与群众面对面接触所带来的情感效应,民情民意必须用“脚步”去量。XX县区连续多年深入开展“三进三帮”活动,即“进农户,帮增收致富”、“进企业,帮发展转型”、“进社区,帮和谐创建”,促进领导干部深入到农村、社区和企业,与广大群众在促膝谈心中拉近距离,在朝夕相处第1页共20页中增进感情。活动连续开展数年来,共有5000多人次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6万多人次的机关干部走进基层,走访群众120万人次,为民办实事5万多件,拉近了干群关系,领导干部群众立场更加坚定。市委市政府确立的“三看”,即看天空蓝不蓝、看流水清不清、看老百姓的口袋鼓不鼓,已成为坚持以人为本、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三把尺子,使各级领导干部更自觉站在群众立场想问题办事情定决策,群众利益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中得到更好地维护和发展。领导干部下去了,党的好传统、好作风又回来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关键在干部,开展领导下基层活动就是联系群众的一个很好纽带,让各级干部最广泛、最深入地走进基层、联系群众,增进感情、密切关系,真正把群众放在心上、当亲人,群众就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当亲人。二、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是办实事、解民忧的一项惠民举措,有力地保障和改善了民生让群众得实惠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落脚点。群众有了实际困难,首先会想到找党委政府,找领导干部。如果我们的党员干部能主动靠上去解决,群众就会顺气,更加信任党员干部;反之,如果群众找上门来,还三推四躲,肯定造成干群关系矛盾。我们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文件中明确每个领导干部每年至少为所在村群众办一件以上实事,切实让基层和群众感受到领导干部“三进三帮”带来的实惠。仅2010年,全市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就先后走访农户1.4万户、企业1400多户、接待群众4600多人次,为民办实事2210件,无偿投入各类资金7000余万元;为社区和居民办实事300多件,帮扶特困家庭400户,帮助780多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873个,办实事756件。如针对在“三进三帮”活动中基层反映的城乡养老问题以及保险费用一次性缴纳难的情况,率先建立农民城乡“尊老金”制度和实施“万人助保工程”,促进了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是否得到群众拥护、受到群众欢迎,关键在于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第2页共20页我们必须带着造福于民的宗旨,带着改善民生的责任,下到问题和矛盾集中的地方,走到生活相对困难的群众中去,真正帮到点子上,解决一些实实在在的难题,让人民群众感受到领导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