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磊落铸千秋伟业粉碎黑暗世界起无产阶级万代楷模谱绝世华章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恩格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卡尔·马克思(1818—1883)《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1895)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国际无产阶级的领袖。《反杜林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和恩格斯自1844年在巴黎结识时起,两个人共同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努力奋斗,在斗争中结下真诚而无私的友谊。40年间,他们精诚合作,亲密无间,在一切重大问题上,他们的看法保持了高度一致,共同撰写了许多经典著作。即使分居两地,也通信联系,交流思想感情,相互支持。两个人都为结识对方而自豪,“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列宁语),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佳话。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在英国伦敦逝世,3月17日葬于伦敦城北的海格特公墓。在葬礼上,恩格斯用英语发表了这篇讲话。马克思的墓志铭:历史上的哲学家总是千方百计地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解释世界,然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悼词——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开头——悼念: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务。结尾——悼念:对死者的悼念及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主体——评价: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结构述其哀赞其功颂其德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演讲稿悼词悼词的特点悼词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悼词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内容内容感情基调感情基调一般是沉痛、悲伤及哀悼、惋惜一般是沉痛、悲伤及哀悼、惋惜表达方式表达方式有叙述,有议论,更有抒情。而且可以说,抒情贯穿着全文。有叙述,有议论,更有抒情。而且可以说,抒情贯穿着全文。有针对性,中心突出开门见山,围绕主题感情深挚,语言通俗写法听录音找出全篇行文的总纲,了解作者从哪两方面论述马克思的伟大贡献的。11、第一段,作者为什么要在开头、第一段,作者为什么要在开头点明马克思逝世的具体时间?点明马克思逝世的具体时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心脏停止跳动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病床)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逝世了)分析揣摩“下午两点三刻”:①因为是在葬仪上讲话,需要向全世界公布逝世的准确时间;②强调这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应当永远不忘的时刻;③表明马克思生命的每一刻对世界无产阶级都十分宝贵,饱含了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和赞扬。“停止思想”不能换成“心脏停止跳动”:用了讳饰的修辞手法,是为了突出马克思的伟大,因为他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他的逝世,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失去了一个最睿智的、最重要的阶级头脑。“在安乐椅上”,说明了马克思临终的姿态,表明这位无产阶级导师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流露出死者忘我工作精神的赞颂。(用委婉曲折的话来表达本意)2、第二段中“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深刻含义。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马克思的逝世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不可弥补的损失,高度颂扬了马克思的伟大。“永远”、“睡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无限悲痛,破折号加强了这种悲痛感情的表现。3、第三段的分析方法:(1)去枝叶,找主干。(2)抓主干,理枝叶。(3)通过准确、鲜明、生动的关键词语挖掘思想内容。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正像……一样”是前置状语,突出马克思的这一发现在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用。“即历来为……事实”是插说成分,对上文“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补充说明。冒号以后的文字与“简单事实”构成复指成分,突出对马克思这一伟大发现内容上的具体阐述。恩格思用“繁芜丛杂”“掩盖”深刻地揭露了唯心史观的反动本质。前者形容形形色色的唯心史观;后者是揭露唯心史观故意歪曲事物真相以适应剥削阶级需要的卑劣行径。这里用反动意识形态为剥削散布迷雾反衬马克思从简单事实中揭示真理所经历的复杂斗争和所具有的伟大意义.人们首先必须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