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词作有《漱玉词》。生活经历与词风变化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中期婚后生活到南渡以前,与丈夫经常是分居两地。词中多表现的是一种相思之愁;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国破家亡之愁。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至仰天山罗汉洞观月,流连忘返;李清照独居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朗读品味整体感知思考:诗人在哪一句明确表示了她愁的内容。为什么?重阳佳节,传统的家人团聚之日,而作者却孤身一人,相思之情,油然而生。愁的具体内容是思念丈夫,孤寂难耐之情。•问: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意象来表现情感的?•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枕纱厨西风黄花•概括意境特点:•凄凉萧索•把握住重要的有着特定情感倾向的意象,通过想像连缀形成完整的意境,才能准确把握诗歌情感。•凉•“凉”一语双关。•A表面上:重阳秋夜,天气转冷。玉枕纱厨,难御风寒。•B深层面:独居家中,爱人不在旁侧,内心感觉孤独凄凉。问:上阙有哪一字暗含了作者的心情,试结合上片分析。•人比黄花瘦•A结构上,和首句的“愁”字相呼应。愁是原因,瘦是结果。•B手法上,运用夸张比喻,描写出鲜明的人物形象。•C内容上,“瘦”字,归结全篇的情意。结合全篇品味“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佳在何处?•在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往往都有那种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词或句。我们称为“诗眼”,这些词句往往运用一些表现手法,活用字词,多用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形容词的表达效果•1、意境生动传神•2、情感表达淋漓尽致在理解情感的基础上再次朗读情感基调愁《醉花阴》《声声慢》闺怨之愁寂寞忧郁家国之愁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声声慢》与前一首《醉花阴》在语言运用上有何显著不同?•一是加强诗词内容的回环往复,增强情感表现力。•二是加强诗词音韵效果。加强节奏感。诗歌鉴赏方法总结•知人论世,感受诗歌情感•抓住意象,连缀意境,把握诗歌情感•品味语言,把握诗眼(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品味诗歌情感•结合情感,分析所运用的表现手法的妙处。课堂练习清平乐李清照•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问:这首词处处跳动这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中具体表现词人情感的词,说明词人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答案•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常插梅花醉”,用一醉字形象生动地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的悠闲与快乐;“赢得满衣清泪”,用一“泪”字写出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表现了词人内心哀婉幽怨;“故应难看梅花”用一“难看“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更深刻地表达出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造成的难言的凄苦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中国古典诗歌中部分闺怨诗介绍•《闺怨》王昌龄•《子夜吴歌》李白•《玉阶怨》李白•《和乐天春词》刘禹锡•《望江南》温庭筠•《蝶恋花》(庭院深深)欧阳修•《蝶恋花》(槛菊愁烟)晏殊课后练习•1、背诵两首词•2、从刚才课上所分析的几个鉴赏诗词的角度来自行赏析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写一篇20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自是花中第一流,•怎奈愁情恨悠悠。•漱玉飘香天地间,•独领风骚万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