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新课•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特尔菲神庙前石碑上镌刻着的“认识你自己”几个大字仍然是一个“谜”,我们最难认识的是自己,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与我们学习生活经历非常相似的作者的作品《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来初步认识自我。学习目标•1.掌握文章中出现的重点字词;了解作者的成长历程。•2.体会文章生动活泼、情感浓烈的语言;学习借鉴利用小标题组织文章的结构特点。•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走进她的内心世界,学习她有追求、有理想、正确认识自我表现的精神。•重难点: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语言特点认识作者王海桐:女,1983年9月26日生,2001年毕业于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是当年四川省高考理科状元,以713分(原始分,五科卷面总分750分)考取了北京大学金融系。王海桐个人档案(2001年四川省理科状元)父母职业:公务员、教师父母教育时常说的话:做什么事都要认真生日:1983年9月26日爱好:躺在床上看电视、读小说、吃东西最崇拜的人:无最爱看的书:《金锁记》《灌篮高手》、《蔡志忠漫画》最欣赏的一句话: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寄语高中生:好好学、好好考知识点击:北京大学简介•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作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北京大学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代替的贡献,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1917年,著名教育和民主主义革命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对北京大学进行了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北京大学从此日新月异。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以及鲁迅、胡适等一批杰出人才都曾在北京大学任职或任教。•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长沙,共同组成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初,临时大学迁往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汇聚三校菁华,以刚毅坚卓精神,维系中华教育命脉。抗战胜利后,北京大学返回故园,于1946年10月正式复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高校于1952年进行院系调整,北京大学成为一所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据统计,北大校友中,已有三人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全国仅五人),12人成为“两弹一星”的元勋,近500人当选两院院士,中国人文社科界有影响的人士相当多也出自北京大学,并且产生了一批重大研究成果。•北京大学位于京城西郊,占地2661581平方米(3992.277亩)。学校现教职工16073人,29617名各类在校学生。现有199个博士点、221个硕士点、100个本科专业,以及覆盖139个专业的35个博士后流动站。北京大学拥有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院士及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数量均居全国高校之首。现任校党委书记、校长闵维方教授。最具偶像价值的大学•据世界媒体报道,如果中国大陆有一所大学,足以让学生尚未迈人校门就已经感觉“毕业”的大学,那绝对是北京大学,事实上北大在中国人的心里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精神偶像。一位著名大陆涉台学者、北京的大学教授,在他的名片上,依然印着“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毕业”。在他的观念里,“北大毕业”代表拥有了一种愤世嫉俗的高贵气质与作为北大人精神从容的骄傲。“北大学生”的称号,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就是一种社会地位与荣誉。北大建校一百年,作为一个中国新思想的起源地,北大几乎与大陆社会的历史发展与时代精神的变迁,都保持着高度密切的关系,一直到今天,传承下来的“五四”精神,依然是这所大学最引以为傲的精神资源。燕园风光•北京大学校园又称燕园,位于北京海淀区东北部,与圆明园、颐和圆毗邻。这里不仅有亭台楼阁等古典建筑和假山奇石,而且山环水抱,湖泊相连,堤岛穿插,湖光塔影,风景宜人;校园内古树参天,绿树成荫,四季常青,鸟语花香,园林景色步移景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