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钢琴演奏考级作品集新编第一版曲目讲解第十级(上)第十级一共有四项内容。在乐曲分组上,第十级和第八九级是一样的,分别是“基本练习”、“技巧性练习曲”、“巴洛克——古典风格乐曲”和“浪漫——近现代风格乐曲”。第一项内容是基本练习。第十级的基本练习一共有六组,包括了从一个降号到六个降号的大小调音阶和琶音,是六组“降号调”。弹奏时音阶和琶音需要向与反向相结合。和第七级、第八级相比,第九级和第十级取消了属七和弦琶音和减七和弦琶音,但音阶和琶音扩展为同向和反向的结合以及增加了两只手四个音大和弦的练习。在弹奏同向反向音阶和琶音之前,可以找一下规律:音阶和琶音的跨度是四个八度,上行的前两个八度是同向,到中间时双手开始反向,回中间后,两只手再同向上行两个八度,从高点下来两个八度到中间之后,反向两个八度,回到中间之后再共同向下行。找到规律后就不会太难了。希望大家在准备第九级的阶段中,都把同向与反向练得非常熟练。另外,第九级、第十级和第一级、第二级有相呼应之处,是增加了主和弦的考核。第一级、二级时曾练过小和弦;到第九级、十级就该练大和弦了。因为在高的级别中会遇到较多大和弦类的技术,在基本练习中练了主要的大和弦,知道基本的弹奏方法,对作品的演奏会有很大的好处。大和弦的弹奏方法和要领与演奏小和弦在主要方面是一样的。弹奏时身体要挺拔,上身可略前倾,以协调使用身体的力量。全身和全手臂的力量都要协调用到,手指在弹奏的瞬间可以“抓”一下,把四个音同时抓到一起,使之声音集中。由于弹和弦的时候下键很快,给了键盘一个作用力,键盘也就有一个反作用力,传回手臂,因此,在和弦发生的同时,手肘要略放开一点儿,以释放反作用力,使声音具有弹性。在这个瞬间肘关节往外的动作,开始练习时可以夸张一些,以体会力量的通畅和反作用力的释放,等熟练以后就要使动作逐步简练和自然,只需要保留很小的手肘动作,起到减震作用即可。因为弹和弦时,经常会出现的问题是把反作用力,压回键盘造成声音没有弹性而发不出来;也有学生把反作用力顶回肩膀,既难看且声音难听。另外,弹和弦时,手不要离键过远过高,触键的位置要靠近键盘一点儿为好,尤其手不是特别大的学生,靠近键盘一点儿弹比较牢靠,过高容易出现敲击的动作和声音。除了弹奏和弦的要领以外,指法也要很清楚,1、2、5指以外的音用3指还是4指,要根据音的距离而定。同时,此时暂不用的手指不要碰键,不出杂音,音响才能比较干净。主和弦是用二分音符写成,每音两拍,可用相同的速度弹奏。减去了大调属七和弦琶音和小调减七和弦琶音,增加的是双手四个音一起的大和弦转位进行(具体弹法可参阅第九级中的相关说明)。不过在第十级中速度要求更加提高了一点,是每分钟126拍,而且所有音阶和琶音都是用十六分音符写成,要同速弹奏。在考试的时候,不能低于这个速度。第二项内容是技巧性练习曲,一共三首,自选一首。第一首《练习曲“博士”》(选自《儿童园地》)德彪西曲这首曲子选自德彪西的《儿童园地》。德彪西的《儿童园地》是由六首曲子组成的一个组曲,是德彪西为自己的女儿写的。其中的第一首《练习曲“博士”》,描绘了小孩子们整天练琴练得十分枯燥,好像“克列门蒂”都弹成“博士”了,当然这不是真的博士,而是带有嘲讽意味的。曲子开头是模仿克列门蒂《名手之道》的练习曲方式来写的。但是德彪西写得很有意思,他把规整的织体变出好多花样,好像小孩在弹这首曲子的时候,弹着弹着就想入非非,开始重复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了,把练习曲弹出这样那样的变化,像玩儿似的非常高兴,越发挥弹得越兴奋。所以,相比于一些较刻板的练习曲而言,这首乐曲完全是一个艺术品。这首曲子速度每分钟144拍,最少每分钟132拍。一开始的时候,和克列门蒂练习曲的织体很像,但是刚刚到第3小节右手就开始有了变化,忽然把高音从连的变成了跳的,出现一个轻巧的曲调。第5小节开始,曲调上加了连线,变成了保持音,为了旋律连贯,可以加一点浅浅的连音踏板。第7至10小节非常有意思,第7小节从PP开始有一个很明显的渐强又渐弱的力度标记,可以做得幅度大一点,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