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农业考察学习感想自寿光归来一直忙创业的事情,来不及整理思绪,今天对着电脑上空白的页面,开始慢慢的梳理。回忆印象深刻的事情,记录所感所悟。一感:路与车无论火车、汽车还是自行车,我喜欢坐车。从宿迁到寿光,从三元朱到寿光,从寿光到浮烟山,最后回到宿迁,我们都在坐车都行驶在路上。车行驶在路上,心行驶在路上。这一路上,苏北农舍、集市,鲁南群山和群山里的田亩、农家;鲁中山水、临淄、蒙阴风光;临沂小商品市场、银麦啤酒广告、周村XX县区、淄博沿路的工矿企业;连片的温室大棚、示范园、新村洋房、蔬菜培训大厦、乐义品牌;xx市区荷兰式别墅、现代化新村等等。其实,这些所谓的路上风景,各有特点。从自然风貌上,相比较苏北平原的一马平川,鲁中山川应是起伏跌宕了。单从地名上就能看出了,例如蒙阴、临沂、临淄、博山、苍山等。车行驶在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建在半山腰上,向上是大约20多层楼高的山崖峭壁,向下是40多米延伸下去的山体,裸露的山石岩没有规则的一层层排出山的形状,点点村落落在山窝窝里。我们“有幸”在博山隧道遇到堵车,这让我们能够有足够的时间观察山:透过黑魆魆的夜幕,大体能看到被劈山建路的大山的伟岸形态,不可一世的压下来,延伸在山脚下的是点点星光——村落的灯光。站在前后不见首尾的堵车大军中间,忽然感到一丝侥幸,感到大山的伟岸,感到人的力量,感到山下点点的温暖。我尽量的释放自己,和同事开心的说笑,因为我太希望享受这短暂的“寄情山水”。当然,沿途还有明亮亮的水库,黄色的土坡上一个老头在抽烟的十分艺术感的画面,还有黄色的树,红色的花,白色的瓦房,绿色的梯田,一条整齐向前的柏油马路,来来往往穿梭的大车、小车们。也许是职业病,我总爱找广告牌看。在地区经济水平与广告水平关系定理中,我试图在窥探沿路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自然,沿路的工矿企业建筑也或多或少的透露了这个地区经济情况。高速公路的广告牌大多是立柱、大型写真,只有少数效益好的企业才有实力上高速公路广告牌。按照这个想法,临沂、淄博是这条公路上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进入临沂段,第1页共6页大大的“小商品市场欢迎您”映入眼帘,银麦啤酒的立柱也十分招摇;但是与淄博相比较,这还是有很大差距的。首先我们进入周村XX县区,“丝绸之乡”的名号立刻进入视线,路的东侧能看到十分规模的建筑,西侧是林立的工矿企业,仔细听能听到马力旋转的声音,遗憾的是我没有记下那几座工厂的名称(似乎是齐鲁石化),视线在往西北就是街区,大楼的玻璃反射出的阳光刺眼;向前看,是交叉纵横的高速公路网,我从gps上看东西路途宛如挽起的发髻。出了淄博就要到寿光了,这里的经济风景是连片的大棚,很明显能看到两三种类型的大棚,有的是水泥砌,有的是黄泥稻草搭建的。这似乎也反映了大棚技术的革新。淄博是一座传统工业为主的城市,据**年统计,三产比例为3.81∶65.59∶30.60,其中矿产石油等资源企业、电力化工机械、以及陶瓷、塑料、丝绸、纺织等轻工业比较发达,由于近年来高新技术的使用,在经济结构转变上有所发展。目前工业排名xx省第四,税收排名在六或七位(共17座地级市)。寿光是中国蔬菜之乡,连续九届跨入全国农村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行列。我们重点考察的是三元朱村,三元猪村是“冬暖式大棚”的“原产地”,村书记王乐义带领三元朱村民在土地上开辟了一条新农村示范道路。在这个215户、800口人的中小型村子里,我们能看到设施齐全的、高档的中型超市、中型敬老院、小学、幼儿园、“四纵五横”的新村道路、81栋连体别墅楼以及太阳能路灯,还有一个国际蔬菜科技培训中心。其实,行驶在路上的感觉应该是一种文化触碰,或惊或喜或沉思。二感:人与物这五天,见到了一些人:朝夕相处的同事们、组织领导者、三元朱村食堂师傅、一个个体小老板、培训班讲课的三位老师、三元朱村王乐义书记、团中央书记陆昊。见到了一些物:三元朱村的农业技术展览、领导慰问图片展、蔬菜大棚、示范园;寿光蔬菜博览中心、蔬菜交易市场、北方蔬菜报;xx市和三元朱村的面貌。一些物是一些人做的,这些物又滋养着一些人。首先,事情是一些人做的。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