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国家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把“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指导思想,选择“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地理教学改革的突破口,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以前“教师一言堂、满堂罐,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授课方法。新教材,新教法突破点是让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真正“动”起来。变过去课堂教学“师——生”的单向传递为现在“师——生”、“生——生”、“生——机”、“生——本”之间的多向交流,构建“多元互动”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始终以学生为中心,紧密围绕着学生的学习状态,采取灵活多变的措施,在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始终在观察、指导学生的探究活动,努力激活学生主体,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启发学生思维,并随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达到和谐高效的课堂效果。为了达成这种效果,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主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加大课堂学生参与的广度,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利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2、加强课堂学生参与的深度,让学生的多种感官进入活动状态,并取得活动的有效和高效,如导入选择图片和声音的结合,青藏铁路的视频,都从视觉、听觉上面给学生以感受。3、提高课堂学生参与的自觉度,课堂内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状态的保持程度,采取奖励机制,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回答问题。4、在教学中注重乡土地理知识的渗透,让学生学习身边的地理,让学生感知地理知识就在身边。5、在教学时注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使课堂真正“动”起来。二、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重在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让学生能够从地图中获得相应的地理知识。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看图,学会利用图,能够从图中获得所需要的相关知识。《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是第四章的第一节,是新知识的教授。前三章主要讲我国的自然环境,而本节课开始涉及的人文知识。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所以将交通运输放在本章的第一节很有必要,要讲我国的经济就必须先要讲我国的交通,以便为后面的教学做好伏笔。后面的农业、工业,都涉及到交通运输,特别是工业布局,与交通有着密切的联系,有时候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所以学好交通运输对学生后面分析我国的工业有着很大的帮助。三、学情分析学生对交通的认识可以说是比较肤浅,或者说没有深度去思考。教师可以从这些肤浅的知识加以深入,引导学生去深入思考,引导学生自己去得出大纲上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学生需要的就是一个引领者,一个引路灯。在各知识要点中可能交通对经济的发展这个知识点很难理解。这个知识点不像交通工具那样形象直观,它更具有抽象性,归纳性,所以要求学生自己去理解交通对一个地区经济的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用各种资料加以说明,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感知自己周边的交通对家乡经济的促进作用,这样既将乡土知识渗透到教学中,又能够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这个知识点,将知识点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交通运输的作用,能够举例说明交通运输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作用。②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③知道我国主要的铁路线,并能自己制定出合适的出行路线。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学生自己感受身边的交通,引导学生感受交通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进一步引导学生得出交通运输的一个作用。②通过五岭县的一个变化,引出交通运输对一个地区经济的促进作用,并让学生讨论自己家乡的交通对经济的影响,更进一步感知交通运输对经济的一个促进作用,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充满着地理知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学生对家乡交通的感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②通过对青藏铁路的介绍,让学生认识到祖国的强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五、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交通运输对经济的影响。2.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3.我国主要的铁路线。根据情境,制定合适的铁路出行路线。六、教学策略与手段本节课主要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