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歌唱音准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摘要】音准问题是歌唱教学的核心,也是唱好歌曲的关键。在演唱歌曲时,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了音准问题,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音准能力?本文就此问题从小学生歌唱时音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两方面来阐述,通过培养学生的气息、听觉能力和多种实践体验等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音准能力。【关键词】歌唱音准问题分析解决音准是演唱歌曲的先决条件,只有学生具备了良好的音准能力才能独立歌唱。但演唱歌曲时音准问题也是我们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也是当前音乐教学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歌唱时的音准问题使听者不堪入耳,唱者产生自卑心理,甚至使学生失去学习音乐的自信和兴趣,因此,培养小学生的音准能力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本人担任了三年小学中高段年级的音乐课的教学,发现大部分孩子在唱歌时音准都有问题,即便是有的学生能在中音区把音唱准,但一到了低音和高音部分,要不就是音下不来,要不就是高音上不去,一首歌曲让他们在无伴奏的情况下唱下来,感觉非常怪。我一直以为跑调只是孩子们歌唱时的气息运用不正确造成的,所以我曾花了不少时间给他们进行气息训练,但最后效果却不是很明显。后来,我查找了一些关于怎样训练学生音准的文章,终于知道了学生歌唱时的音准问题是由很多方面构成的,要解决学生的音准问题首先要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气息问题由于小学生气息比较浅,特别是低段学生力量不够,所以在发声的时候气息不稳就造成有的音上不去,有的音下不来,于是唱出的音就跑调了。所以针对这类情况,我运用的是气息训练和发声练习相结合,用形象有趣的方法来代替抽象枯燥的气息练习。比如,在练吸气的时候,让学生深呼吸“闻花香”,问“花香不香?和老师一起把迷人的花香闻到心里去吧!”用形象的比喻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吸气的方法;而呼气时,同样可以用这种方法,比如模仿蚕宝宝吐“丝”,或者慢慢吐出其他的音,在气息训练的同时也进行了发声练习。长期地进行一些类似的气息训练,使学生掌握了吸气、呼气的方法,孩子们的气息问题也就在潜移默化中解决了。二、听力问题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准能力,应从“听”入手。那么应如何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呢?教师应进行系统、灵活、有效的听力训练。(一)基础训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音高概念。培养学生音准的基础首先需要建立正确的音高概念。对于低段的学生来说,音高的概念还是比较抽象,有的甚至会对声音的高低和强弱混淆不清。就比如说,有的学生认为声音大,音就高;声音小,音就低,对于这些认识错误的学生,我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究竟哪个音高,哪个音低,而是在钢琴上分别用不同强弱弹出这两个音,让学生自己来听辨,得出结论,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声音的强弱和高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同时,老师可以经常性地让学生听辨音的高低,比如在钢琴上弹奏几个音,让学生来听辨这几个音的高低,逐步建立正确的音高概念。(二)音阶训练,加强音准能力。如果说音准是演唱歌曲的基础,那么听觉能力的培养就是音准的关键。在音准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唱准音阶,同时必须重视视唱练耳,耳朵听不准音,必然也唱不准音。首先可以从音阶的上行和下行开始练习,让学生听辨音高,听唱音阶,同时教师还可以弹奏一些简单的音乐片段,在让学生听唱的基础上进行听记的练习,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久而久之地学生就会对音准有更加准确的把握,加强对音高的感受,从而使学生的视唱能力也得到提高。(三)全面听赏音乐作品,强化学生听觉和音准能力。如果一直用以上的方法进行训练,相信会有很多同学失去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听的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枯燥的读谱教学形象化和生动化,尤其应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比如说,可以给学生欣赏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在聆听的过程中学唱作品的主旋律,让学生感受经典音乐作品带来的美妙感受。还可以让学生背唱一些中外优秀歌曲,通过聆听、记忆、演唱,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不断感受音乐,日积月累,绝大多数学生的听觉和音准能力都有了明显提高,而且对音乐的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