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伯牙绝弦》教案VIP免费

《伯牙绝弦》教案_第1页
1/5
《伯牙绝弦》教案_第2页
2/5
《伯牙绝弦》教案_第3页
3/5
一、导读题——未成曲调先有情师: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伯牙是晋国的上大夫,琴艺高超,被人誉为“琴仙”,传说有一年的中秋节,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途经汉阳江口,一时兴起,在江边弹琴,优美的琴声吸引了打柴归来的樵夫钟子期,两个人就这样因为音乐走到了一起,于是就有了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我们看到的这幅图叫——“伯牙鼓琴图”。图中这位入神弹琴的,一身长袍,羽扇纶巾,他是晋国的上大夫——俞伯牙(板书);这位凝神听琴的,青布包头,两截布衫,他是楚国的一个打柴樵夫——钟子期(板书)。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关于他俩千古流传的友情故事,题目叫——(师板书课题)谁来读一读?(指名读课题)师:“绝”是什么意思?(生:断绝)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生:看注释)师: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这是我们学习古文的一个重要方法。上学期学《杨氏之子》时我们还学了其他方法,就是思考和想象。“绝弦”是什么意思呢?(生:割断琴弦)师:既然是割断琴弦,为什么不用伯牙断弦,而用绝弦呢?生:用“绝”字,表明割得更坚决。师:我们一起来追溯“绝”的小篆写法,(课件出示),右下是古代跪坐的人形,右上的是“刀”,左偏旁(糹)是一束丝(不是一根丝),“人”用“刀”把一束“丝”全部割断,一丝不剩。师:伯牙弹的是古琴,古琴有七根弦,七根弦全断了,才叫——生:绝弦师:一根不剩,这就表明他绝不再弹琴了。现代汉语有很多这样的词语,譬如:两个人从此不再交往了,叫做——(生:绝交),著名作家金庸不再写文章了,叫——(生:绝笔)绝笔不是这个意思,是封笔,“封口”的封;电影演员从此不再演电影了,叫——(生:封影)不对,叫“息影”,休息的息……所以,不再弹琴了,叫——(生:绝弦)。师:理解了意思,我们再读题。(生读题)二、读通课文师:学习文言文就是要“多读”。请你自己读一读,遇到不通顺时,你可以问问身旁的小老师,还可以看看注释,争取把它读通顺。生自由读。师:读文言文,应该怎么读才像是一个小古人的模样呢?师:下面我要听听听咱们六⑵班同学的朗读啦。先数数,这篇课文总共几句话?生:五句。师:行,我请出五个同学。你们五个听好了,一人一句。不过,要连得顺畅,听起来就像一个人在读。能做到吗?全体安静,开始。生五人连读。师:很好。不过,这五个人读啊,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停顿不当。其实咱们读古文,首要的就是要读出节奏,要知道,古文原来是没有标点的,现在的标点是今人加上去的。其实,每一篇古文就像一首歌一样,都有自身的节奏。下面大家请看这种符号“∕”。拿起笔,把符号标上。听张老师读一读,待会儿,你也用这种节奏来试着读一读。师范读师:只要我们注意字音,注意停顿,注意关键词语的读法,就能把文言文读好。自己试着按这三个要求练习朗读。生练习齐读师:你看,才上课一会儿,咱们已经读正确了,读通顺了。离学会它已经进了一步。其实啊,学习文言文,就应该是这样逐句地去品味,越嚼越有味道。三、品读“情”——高山流水得知音师:我们一遍一遍地读课文,读到这,你能根据伯牙和子期的关系选出课文中的一个词吗?(板书:知音)什么叫知音?生:就是朋友。师:朋友都是知音吗?生:不是,知音就是相互了解、理解得很深的朋友。师:说得好!“知”字,我们现在一般指“知道不知道”,可是,在古文里,经常表示“熟悉”、“了解”的意思。“知音”就是相互了解很深。师:还记得伯牙、子期何许人?(出示插图、出示资料)师:当两个人的资料集中展示在你眼前的时候,你有什么疑问?生:这样的两个人怎么会成为知音呢?师:是呀,这样两个身份、地位相去甚远的人,是什么让他们走到了一起?生:是音乐。生:是古琴。师:伯牙擅长的是——(弹琴),钟子期擅长的是——(听琴)。课文的哪句话是这个意思?(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课件显示)师:这就是他们走到一起的原因,千里知音一“琴”牵,读——师:对音乐的共同理解是伯牙和子期成为知音的基础。师:这两个“善”的意思是什么?(擅长)从哪看出来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到相关的语句,勾画...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伯牙绝弦》教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