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教育---对我校规划课题“自主探究式”教学研究的探索现代教育的特征是充分展现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过程,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做,让他们在探索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自主探究式学习”是指以师生共同探究来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将个人之间的竟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竟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竟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得到发展的目标。教学中如何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呢?下面谈谈我的体会。一、更新观念是根本。教学中,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虽然组织学生自学、讨论,但总跳不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出题你做题”的怪圈,问题就在于教者的教育教学观念仍然没有转变,所谓的“自主学习”只是一种形式。教育观念,首要的是学生观。在整个教学教程中,不能让学生被动地、带着焦虑、畏惧甚至厌恶的情绪学习,要诚心诚意地把学生视为学习的小主人,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估计每个学生的潜能,使他们在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成功的体验,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长足的发展。真正“体现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二、创设情境是前提。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产生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推动人们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学习是学生自己的活动,教师要真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课堂教学的主体。尊重、信任、关怀每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可以得到很好的发展。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科的知识特点,想方设法创设学生乐学的情境,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激发他们乐学的欲望,从而积极探索研究新知识。例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今年国庆节,我们学校一年级有50名小朋友加入少先队组织,学校需要买一些红绸做红领巾,如果让你当采购员,你打算怎样做?学生有的取下自己的红领巾测量、讨论,有的目测、估计,最后把问题归结为要学会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我接着引导:今天我们都来当一回小数学家,利用手边的学具,自己拼一拼,小组同学可以讨论,看谁能发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的求知欲望强烈,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让他们享受到自己学习的乐趣,为下一步教学的展开夯实了基础。1三、合作探究是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当今重大的科技发明无一不是高度合作的结晶。合作学习是发挥学生集体智慧,让学生人人参与讨论、交流信息、互相学习、相互促进、主动求知、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合作学习与独立探索并不矛盾,相反,它充分尊重学习个体,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舞台。合作探究可以采取以下的形式:1、小组主题讨论。在小组主题讨论时,每人负担一项工作,如组长、记录员、第一发言人、第二发言人。小组围绕一个主题讨论。比如,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老师组织学生分组实验、讨论,在讨论、交流中发现、总结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2、角色扮演。针对某一项主题,模拟真实情境,由小组成员分别担任情境中的各个角色。这种方法比较适合通过模拟情境解决应用问题的讨论。3、称之为“头脑风暴”的讨论。讨论时,请各组成员尽量把想到的点子写下来,越多越好。然后,一一讨论各组所提出的想法,产生思维的火花。比如,教学一题多解、一题多问,就用到这样的讨论方法。这样,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合作,在交流中体验了求得同一种结果可以有多种方法,在交流中看到了自己的力量,增强了自信心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