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夏桥镇中心小学苏唯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我常常思索着这样的一个问题: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我结合我所教的一年级语文,来谈一谈。一、重视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教学法很早就被提出,实施起来效果的确不错,尤其是新课导入这一环节。以《雪地里的小画家》为例,课一开始是做小游戏,活跃活跃课堂气氛,然后自然地引入情境中—“请小朋友们趴下仔细听!”随着优美舒缓的音乐一段“下雪啦!”的动画课件放出来,接着让学生抬头看着画面中飘飘扬扬的雪花落在粉妆玉砌的世界中,不由自主地大喊到:“下雪啦!下雪啦!”教师顺势利导:“下雪啦!大地披上了雪白的大棉袄,瞧,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这样,自然而然地就引入了课题。现在有了多媒体的帮助,把学生带入一个有声、有形、有色的情境世界已不是难题,关键是看教师创设的时机对不对,能不能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那么该如何做呢?下面再分三小点来说明。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让他们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吧!教学《乌鸦喝水》时,对于“渴、喝”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这样的欣喜让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动,别“告诉”学生,他们知道得更多!2、引领孩子去读书。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另外,我还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我们班还设立了图书角,更加丰富了学生的课外阅读。3、在生活中学语文。“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我总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二、生活的课堂,让教学联系实际。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在教学中,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1.访一访,观察生活。2、演一演,再现生活。如:《快乐的节日》的旋律响起,学生一边表演一边齐声欢唱。从学生优美的动作、沉醉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心中感受的已不只是黑白的文字,而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世界。3.学一学,体验生活。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4、创意设计,想象生活生活本身就是课堂。要让学生体验到“语文就是生活”,要将课文学习的立足点和归宿更多地向生活靠拢。同时,又要让课堂随时粘连着生活,将学习内容与活动直接面向学生的现实生活。三、开放的课堂,启发式教学丰富的课程资源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世界中,就好比要做一桌美餐的原材料,它存在于资源丰富的农贸市场和日用品超市之中。如何在教学中对课程资源进行攻取、活用?1、启发引导。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当然需要,而尤其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步处求得之。”所以,要坚决废除“满堂灌”提倡启发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