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幻陷阱————误读和异读误读和异读翻到死孝男:潘根科孝媳:池氏孝孙女:潘良姿孝孙:潘道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孝男:翻——跟——斗——孝媳:也——是——孝孙女:翻两次。孝孙:翻——到——死——你知道下句对联吗?•琴瑟琵琶八大王一般模样;•魑魅魍魉四小鬼各自肚肠;•Chīmèiwǎngliǎng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一)“误读”——不是这种读法11、请同学们阅读第、请同学们阅读第2929页到第页到第3030页页“误读不是这种读法”一部分,了解造成“误读不是这种读法”一部分,了解造成误读的原因。误读的原因。二、进行新课掌握规律温馨提示:拿出手中的笔,筛选出重要信息温馨提示:拿出手中的笔,筛选出重要信息并画出来。小组讨论,并画出来。小组讨论,举出例子。举出例子。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事例中的“误读”现象呢?(1)“形声字”造成的误读。“读字读半边”的现象。如:瞻(zhān)澹(dàn)蟾(chán)赡(shàn)喘(chuǎn)湍(tuān)瑞(ruì)惴(zhuì)端(duān)揣(chuāi)踹(chuài)2、寻找“病因”(2)多音字造成的误读有一个笑话是这样的:留学生约翰和它的中国朋友在饭店用餐,约翰满是疑惑地问它的朋友,为什么饭店的厕所里总是树立着这样的一块牌子——“小心地(de)滑呢?1.北方人在广州的公园里打听“缆车”在哪儿,按回答寻去,找到的是“男厕”。2.一广西籍主持人宣布会议“开始”,大家听的是“该死”,全场愕然。3.列车广播员分不清“常州”和“沧州”,害得旅客下错了车。4.胶东人分不清“油”和“肉”,辽宁人分不清“人”和“银”,南京人则分不清“河南”和“荷兰”。5.上政治经济学课,广东籍教师反复讲“西游记”,同学们摸不着头脑,后见教师板书,方知说的是“私有制”……(3)方言造成的误读(3)方言造成的误读。•某县推广普通话,大会上——•(1)县长讲完以后,主持人说:“咸菜请香肠酱瓜!”•——主持人说:“现在请乡长讲话!”•(2)乡长说:“兔子们,虾米们,猪尾巴!不要酱瓜,咸菜太贵啦!”•——乡长说:“同志们,乡民们,注意吧!不要讲话,现在开会啦!”3、给下列词语注音:风光旖旎怙恶不悛蹉跎岁月脍炙人口莘莘学子未雨绸缪畏葸不前以己度人yǐnǐhùquāncuōtuókuàizhìshēnshēnchóumóuxǐduó4、给下列多音字注音累赘/累积睡觉/觉察给予/送给处境/处所贝壳/地壳哄骗/起哄禁止/情不自禁悄悄/悄然无声参谋/参差牵强/倔强刹那/刹车提心吊胆/提防量体裁衣/量力而行臭名远扬/乳臭未干伺机/伺候丢三落四/落枕/降落/落落大方5、读下面的几则绕口令①、黑化肥发灰,灰化肥发黑。黑化肥发黑不发灰,灰化肥发灰不发黑。②、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谁能分得清,请来试一试。③、牛郎恋刘娘,刘娘念牛郎,牛郎牛年恋刘娘,刘娘年年念牛郎,郎恋娘来娘恋郎,念娘恋娘念郎恋郎,念恋娘郎,绕不晕你算我白忙。④、红凤凰,粉凤凰,粉红凤凰黄凤凰。11、请同学们阅读第、请同学们阅读第3030页“异读页“异读选择一种读法”部分,了解异读产选择一种读法”部分,了解异读产生的原因。生的原因。温馨提示:自主阅读,遇到疑问,可同桌温馨提示:自主阅读,遇到疑问,可同桌互议,或向老师提问。互议,或向老师提问。同桌交流,举出例子。同桌交流,举出例子。(二)“异读”——选择正确的读法2、“异读字”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呢?•(1)、由于文(书面语)白(口头语)之间的差异造成异读。•(2)、方言造成的异读。•(3)、由于误读造成的。3、文言文中的异读分类•破音异读: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雨当“下雨”讲,读作(yù)。•通假异读: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字通“悦”,读作(yuè)。•古音异读:我们在读古代的一些专有名词(人名、地名、官职名称、民族名称、姓氏等等)的时候,由于他们比较固定的用法,所以仍然要异读做古音。4、读出下列词的音•可汗•龟兹•单于•仆射•吐蕃•郦食其•台州kèhánqiūcíchányúpúyètǔbōLìyìjīTāizhōu5、课堂延伸——姓氏异读解仇单朴查区召种(xiè)(qiú)(shàn)(piáo)(zhā)(ō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