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实践研究田伟华一、课题的提出(一)研究的背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而且要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发展”,这完全体现了幼儿发展的全面观。为此,我们必须“关注个别差异、个体需要,保证促进每一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一个被动的观察者无法得到知识,必须通过在分析种种活动中自行挖掘或建立知识。”可见,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是决定幼儿活动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我们提出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研究以促进幼儿认知经验及求知欲等方面的发展。(二)研究的意义本课题体现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旨在以区域活动为平台,通过个别化学习、小组化指导、集体化交流,为达成教学目标,使所有的学习资源都围绕“为了幼儿多元地全面地发展”这一核心服务,实现幼儿的个性化发展,从而进一步扩大加深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研究。(三)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由于主题活动、区域活动两种活动模式各自存在着不同的优势与弊端,因此如何有效地将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主题化,最大程度地挖掘主题活动和区域活动的教育潜力,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与成长即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向所在。二、课题的界定:1.主题:是指教育和教学活动的中心议题;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中,主题是指不同内容共同指向的核心问题。以主题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意即选取和确定一个主题,并将与该主题相关的内容组织起来。通过这种形式组织的课程内容将是综合的、“去边界”的。2.主题活动:是指教育和教学活动,以主题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意即选取和确定一个主题,并将与该主题相关的内容组织起来。3.区域活动:也可以称为区角活动、活动区活动。它主要的教育精神源于福禄贝尔的游戏法、蒙特梭利的启发式学习、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赫恩的合作学习等理念。它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观摩的活动,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它的教育价值主要是附设在区角内的操作材料、情景及相应的活动中的材料、情景和活动中所承载的教育功能。4.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根据某一主题的目标和内容,创设相应的区域,它的特点是各个区域之间不是孤立的,应有一定的联系性,并应紧紧围绕主题来创设情境,所提供的材料必须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三、课题的依据1.区域活动教育理论新时期教育体系中提出了区域活动这一内容后,我们发现,这是一个让幼儿获得知识的教育场所,更是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多方面自我能力提高的契机。所谓区域活动,是在指定范围,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并在其中巩固以往所学知识感知新知识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在区域活动中,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区域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吸引了幼儿极大的兴趣。2.新课程理论:随着《纲要》的颁布和实施,给我们每个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以主题活动为主的课程内容符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关注的是幼儿的兴趣、自主、需要、创造,突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新思想,与区域活动所突现的教育理念相吻合。四、研究设计(一)研究的目标课程目标:通过科研的实践研究,把课程改革同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营造园所氛围、张显办园特色、提升幼儿园办学品位。教师目标:1.研究如何选择课题,如何在区域活动中根据主题提供相应的主题化操作材料。2.在研究中普遍提高教师对区域活动的指导水平,提高教师对主题下各区域活动的观察、指导、记录和评价的能力。3.形成相对稳定的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内容、活动形式与材料投放及指导方法。4.加强个案研究,学会分析幼儿、解读幼儿,提高教师的分析、反思的能力。5.通过研究促进教师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实验之中,提升教师有效整合利用资源的能力、在活动中有效指导的能力、在预成与生成活动中个别化教育的能力在实践中反思研讨的能力,促进教师向“科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