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充分预设要与学生的智慧生成相结合镇江实验初级中学戴丽敏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其实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前应更加充分地进行课前预设。课前预设是课堂生成的基础,有生成的课堂才是有效课堂。关键词:课堂预设生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有它预设的一面。预设是为了生成的有效,更为教师从容又不失灵活机智的创造成为可能。当然即便课前预设再精妙,到课堂上也会有变化,变是必然的,局部改变的情况更是常见现象。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充分预设要与学生的智慧生成相结合,让预设与生成精彩相约。一、充分预设,是课堂生成的前提课前预设是课堂教学的预案,预设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教学预设就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它集中体现教师的理念、智慧和经验。教师必须在课前对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预设要做到“心中有人”。要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与空间,实行开放、动态的板块式设计。1、精心预设需要教师用心与教材对话。教师要让学生走进文本,首先要走进文本,与文本亲切的对话,充分把握文本的基调,然后将这一基调贯穿课堂。如教学《七颗钻石》这篇文章时就要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那位小姑娘,历经困境、磨难,终于用自己的爱心创造了奇迹。那一刻小女孩的心中有多么的幸福啊!就是说在备课预设中教师要心中有文,人文合一,才能精心预设出颇具教师个性特色的教学设计。唯有如此,教学才能通畅自然,走向成功。2、精心预设需要教师用心与学生对话。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备课中教师不但要预设学生的已知,还要预设学生的未知区域。对一篇文章而言,学生可能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可能是“未知”的,教师应该心中有数,对过程要多做假设:如提到某一问题时,学生可能会怎么说?遇到哪些情况该怎样处理?教师应做多种考虑,预设,使课堂更有广度和深度。千万不能忽视学生而自导自演,要用充分地尊重学生,关注课堂上学生的行为,让预设与生成精彩相约。13、精心预设需要教师对教材的再度创造。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更是教材的创造者。教师在备课中精心预设,不是简单的拿起教材来教,而是对教材的深层地挖掘,再度地创造,是灵感的一闪而过,是匠心独具的自然天成。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通过对文章人物形象刻画的多角度分析,学生把握了文章的主旨:文章旨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在此基础上笔者荡开一笔如果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会怎样?学生有了对人物、主旨的把握再来进行文本的深加工的话,就会显得水到渠成。这样的设计就是对教材的深度创造。二、智慧生成,课堂预设的升华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课堂是一个不断生成的教学场所,它更多地关注新问题,新方法,新过程,更多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个性化的活动。它不仅看教师的“教”,更看学生的“学”,更有甚是从学生学的基点来看教师如何去教的。这种课上的现场设计与修改,就称为“生成”,是课前预设的变奏曲。对于这意料之外,应看成是可贵的资源,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盼望出现的生成资源。既不要害怕避开,也不要草草了事,而要正视它、重视它、研究它、解决它,现场精心修改预案,关键是教师善于应变。要特别关注以下几点:(1)乐于发现。到了课堂上,教师胸中有教案,目中有学生,应乐于全神贯注地观察、倾听学生的表现,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及时发现,如获至宝。(2)精于思考。针对发现的情况,迅速、准确究其原因,是教案不足的原因,是学生理解的原因,还是学生创新的火花,思考解决办法。(3)善于应变。思考后,应立即做出反映,调节教学,做出应变。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应变不是让学生回到教师的预案上来,而是顺学而导,修改预案,师生互动,课堂生成,促进学生发展。叶澜教授也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教学过程不是说要教师一成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