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课题论文“分组式项目法”实训构建农村职校数控高效课堂湖北谷城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李云洪内容摘要:本文在介绍农村职业学校数控专业实训现状基础上,分析了在数控专业中,开展“分组式项目法”实训的有利条件。提出了在农村职业学校实施“分组式项目法”实训的实施过程。关键词:农村职校数控实训分组式项目法积极学习心理高效课堂随着数控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数控人才的需求促使数控专业发展迅速。农村各职业学校数控专业学生数量也不断增加。由于受教学实训设备、师资水平等条件限制,毕业的学生专业水平不够,不能满足企业“零距离对接”的要求。开展实训改革,实施“分组式项目法”实训教学,构建数控实训教学的高效课堂,是职业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分组式项目法”实训,就是根据学校不同实训设备数量,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2-3个实训小组,各组学生参加不同课程类别的实训,在按项目设定的工作过程和步骤实施中,产生积极学习心理状态,以提高实训课堂效果,最终达到培养目标要求。一、农村数控实训教学现状分析农村职业学校由于受历史和现实条件的限制,数控专业发展具有先天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1.数控设备与学生数量比例失衡。由于资金与专业人数限制,一般学校拥有1-2台数控车床,1台数控铣床。而数控专业是学生和社会认为最热门的专业,班级数量逐年增加,一般常年在校班级达5-7个,学生达200-300人。面对现状,数控设备基本作为教学演示设备。一旦遇见设备故障,请厂家维修要耗时间,教学演示也得取消,学习效果自然难以保证。2.数控实训模式因循守旧。农村中职数控实训一般采用班级实训制,即同一班,同一时间,实训同一内容。如车工实训时,整班学生(可能30-50)人,一起到车工实训室,利用仅有的5—6台车床,分组轮流加工。这样势必造成大部分学生、大部分时间,看别人做,甚至无事做,浪费了许多学生的有效实训时间。在这种实训模式下,由于闲散学生多,造成了实训课堂混乱,教师大部分精力用于闲散学生的纪律管理,对学生的技能指导时间仅占很少部分,势必造成实训效率低下。3.数控教师的技能落后于专业的要求。农村职业学校由于待遇差,多年来机械类大学生来的少,只能由物理教师,甚至是农学专业教师,经短期培训后担任数控专业教师。由于教师的机械加工、数控加工技能有限,教师只敢在黑板上开机床,仿真软件中加工零件。这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教学,使学生缺少了真实的体验,学生觉得越学越难,课堂效果自然不好,学生毕业时达不到企业需求也是必然。二、农村职校数控专业开展“分组式项目法”实训的有利条件面对农村职业学校的现实,是否有条件改变实训模式,提高数控专业实训的效果呢?综合分析学校和社会资源,数控专业开展“分组式项目法”实训,构建数控高效课堂,也存在一些有利条件。1.农村职业学校具有综合性资源。农村职业学校虽然各班学生不多,可专业较多,如数控专业、机电专业、电子专业等工科专业。这些专业的实训设备虽然单量不多,可综合在一起,设备总量很多,如数控机床、普通车床、钻床、钳工台、电工实训柜、电工电子基础实验台、PLC试验台等。利用总量资源,数控专业开展“分组式项目法”实训教学,具备了基本硬件。2.CAXA编程、数控仿真软件辅助数控教学平台。软件技术在教学中合理利用,能弥补机床设备不足,同时为数控操作实训打好基础,大大缩短数控机械占用的时间。三、“分组式项目法”实训在农村职业学校数控专业的实施过程1.首先,通过合理的分组,还给学生做的机会。让学生自觉产生“我有机会做”的实训状态。分组是高效实训的基础。分组的结果是保证人人有设备操作,人人有任务。避免传统实训的“有人在干,有人在看,还有有人在玩”的违反教学规律现象。分组的关键是组员搭配合理,即“优良中差”学生合理搭配。这样既能给技能突出学生大胆表现的机会,也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第1页共2页湖北省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课题论文生的团队意识。2.其次,规划好实训“项目”。“项目”是高效实训的关键。好项目,能让学生实训时达到三个状态,即:“要我做什么”、“我要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