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情绪自我调控的个案分析与策略扬中市级机关第一幼儿园瞿芸随着社会的进步,独生子女家庭愈来愈多,几代人围着“小太阳”转,样样事情包办代替,处处呵护现象屡见不鲜;孩子就像温室中的“花朵”,接触的都是家庭中的成员,缺乏应有的锻炼。在这种情况下成长的孩子往往表现过激的情绪、不会表达自己的情绪等。培养幼儿情绪自我调控能力,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它能使幼儿经常保持情绪愉快,做事充满信心,活动中积极性、主动性强,认知效果好。经常处于不良情绪状态中的幼儿,不仅活动受影响,还会导致身体的疾病,影响身体健康。从学龄前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我们可以把情绪自我调控能力分析成两个部分,即抗拒诱惑的能力和挫折容忍力。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几则小班案例:一、抗拒诱惑能力案例描述1:今天下午游戏时间,老师带小朋友们玩橡皮泥,这是小班入园我们第一次玩橡皮泥。孩子们都掩饰不住自己的兴奋,很快的融入到了玩橡皮泥的游戏中。在离园前的十分钟,我们催促着孩子放下手中的橡皮泥如厕,孩子们恋恋不舍的放下了橡皮泥,但是贝贝小朋友却没有。一会儿家长来接孩子了,只见从来不尿裤子的贝贝小朋友搂着妈妈的脖子说他的裤子尿湿了,妈妈一脸的不高兴。因为孩子在家小便都会知会妈妈一声的,为什么在幼儿园就将小便小在身上了呢?案例描述2:自从小班孩子入园情绪稳定后,我们就一直强调孩子不允许将吃的玩的带到幼儿园里。今天早晨在检查孩子口袋的时候,发现亮亮小朋友的口袋鼓鼓的,原来里面藏着满满一包的糖。我们将他的糖收在了电脑桌子上,因为糖果的颜色很鲜艳,所以吸引一些小朋友在它面前驻足,圆圆小朋友也不例外,他的小眼睛就压根没有离开过那些糖果,下午检查衣服的时候,我发现电脑桌子上的糖动过了,再看圆圆,他正有滋有味的嚼着亮亮小朋友带来的糖。案例描述3:小班孩子刚来幼儿园不久,对幼儿园一系列的事物都感觉非常的新鲜,一切都是美好的,特别是老师的那几篓子玩具,更是甚得人心。一天中午孩子们入睡我整理衣服的时1候,只见乐乐小朋友的衣服口袋里掉出了一堆拼插玩具。后来一次入园的时候,乐乐的家人也带来了乐乐在幼儿园带回家的玩具。以上几则案例你能说孩子不懂事吗?孩子变了吗?孩子偷东西了嘛?不是,是因为孩子小,抵抗不了外界事物的诱惑而产生的。“诱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自身对某些事物的喜好而产生的“诱惑”,例如喜欢香甜的糖果、精美的玩具等;以及来自外界的诱因,例如他人的许诺或对美好事物的描述等,也对学龄前幼儿具有一定的诱惑性。学龄前的孩子在面对具体事物的诱惑时,往往缺乏克制力,这是天性。培养孩子抵御物质的诱惑是提高他们情绪自我调控能力的首要途径。那么如何培养呢?1.以适当满足为切入口对学龄前幼儿实施抗拒不良诱惑的培育,应当以适当满足孩子的一些合理要求为前提。从人的社会性特点来说,只有在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以后,才有学习抗拒不良诱惑的需要。适当的满足可以让孩子愉快的服从,这种快乐还能促使孩子将成人的要求转变成自己内心的需要,逐渐学会主动调节自己的行为,控制自己的欲望。2.学会选择引导孩子了解社会的复杂性,对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孩子理解世界上有许多东西是金钱买不到的,因而人必须尊重自己的人格、道德,珍惜友谊、亲情等精神世界的财富。主要表现在面对良性和不良诱惑时,能正确选择,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3.独立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多问孩子“怎么办?”,让孩子们有更多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从而帮助孩子逐渐养成面对各种诱惑时能主动采取某些策略,提高抗拒诱惑的技能。4.宽容对待孩子的“失误”孩子心智还处在尚未成熟的发展阶段,难免出现服从于不良诱惑的错误行为。我们应该给孩子提供承认和改正错误的空间,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会有不能抗拒诱惑的时候,只要以后用正确的方法拒绝它、远离它,就很好。只有在宽容的环境中,孩子才能逐渐建立起抗拒不良诱惑的“防御体系”。二、挫折容忍力案例1:今天班级游戏是跳彩圈,教师把四种颜色的圈拼成正方形,并将幼儿分组围着圈圈按同一方向转,当老师出示某个颜色的卡片时,幼儿就立即说出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