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物体的正面、右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建立的空间观念。3、情感目标:,在探究图形变化中感受乐趣,学会欣赏数学美。二、教学重点:能通过明白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不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三、教学难点: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四、教学过程:(一)、观察照片,激活相关的生活经验。1、谈话引入,观察照片。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老师这儿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是拍的哪儿吗?(在屏幕上依次打出两张分别从教室的前后拍的照片,让学生进行辨认,仔细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2、想一想:拍的是同一个教室,为什么照片会不一样呢?(启发学生想象拍摄者的位置。)3、得出结论:同一个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样的。(二)、观察实物,亲身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可看到不同的视图。1、给机器猫“拍照”(1)指导“拍照”方法:请机器猫“坐”在课桌中央,让学生用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搭一个框来表示“相机”,用这个“相机”去给机器猫“拍照”,看清楚了就“拍”下来。(2)实地“拍照”:先自己选一个喜欢的角度给机器猫“拍”一张照片,想一想这张照片拍出来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印”在自己的脑子里。再变换角度,从小熊的前、后、左、右不同的位置给它拍几张照片。想一想这些照片拍出来又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们都“印”在自己的脑子里。(3)辨认照片:在屏幕上依次打出在机器猫的前、后、左、右拍的照片,请学生判断是在什么位置拍的,就站到相应的位置去。当学生辨认左、右两边拍的照片出现困难时,引导学生到机器猫的左、右两边再次进行观察,比一比这两个角度拍出的照片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看清机器猫的脸是朝哪边的。经过再次观察和比较,让学生重新做出判断,并站到相应的位置去。2、给熊猫“拍照”。(1)出示2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给小熊猫拍照的的场景及2张不同的照片。请学生判断这些照片分别是谁拍的吗?(2)核对结果。3、观察数学书。(1)请组上同学把数学书立着拼在一起,按老师指定的朝向放在课桌中央。(2)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仔细观察,并把每次看到的样子记在脑子里。(3)在屏幕上打出四位同学分别从前、后、左、右观察书的场景,并出示四种不同的视图,请学生判断它们分别是谁看到的,在书上连一连。(4)小组内交流,全班评议并核对结果。4、观察数学书和笔盒。(学具)(1)请组长再拿出一个笔盒,放在书旁边。(2)引导学生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它们的位置关系。(3)在小组内互相说说从自己的位置看,茶杯在茶壶的哪一边。(4)请一组学生汇报观察结果。讨论:4个小朋友看到的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5、反思总结,加深体会(1)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一些物体,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进行观察的?(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三)、观察图片,想象不同角度看到的视图1、出示一张教学楼的照片。2、引导学生想象:从大楼的前、后、左、右去观察,分别会看到什么样子呢?3、在小组内互相说说想象的结果。4、出示四张图片,请学生判断分别是在哪个位置看到的。(四)、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继续观察,自己再找一些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看会看到哪些不同的样子?把你看到的结果和同学交流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