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孩子们的学习的帮助是十分的重要的,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去探讨和了解一下这个问题,帮助我们去更好的去辅导自己的孩子。说起孩子的学习,现在有两个明显的现象,一是以前是从小学开始,现在已经提前了,从幼儿园开始。二是不光是学校的课业负担,还有家长加增的负担,比如课程培训班,兴趣班,特长班。这些负担有两个特点,一是提前,二是繁多。两方面加在一起,已经远远超出了孩子的承受阈限,孩子当然会觉得累,会消极对抗。这不是孩子的问题,完全是家长的问题。对这类问题,家长可能会说,现在竞争这么厉害,人家都这样,我们不加增负担,不是就落在后面了吗?有些家长会说,现在不是倡导早教吗?不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吗?当然是越早越好了。有些家长更是实际压力,比如幼升小,小生初,要考试,不学习考试不过关,人家就不收,家长也没办法。我承认这些都是事实,家长的考虑也不多余。关于择校问题,我会另外分析评说。这里简单说,择校有合理成分,择校一直都存在,只是现在更普遍。但择校不一定对,应试教育下的择校,不一定能让孩子成才。因为择校的最终目的就是考上一个更好的大学,但这张文凭并不能保证孩子就能成才。起码就业就不能光靠文凭,而且连主要的指标都算不上。如果你能理解这一点,我想许多负担的加增就显得没意义了。再说早教,早教强调的是孩子在每一个阶段都要学习适龄的知识和能力,孩子的有些学习是自发实现的,比如爬,走。有些是需要家长引导教育的,比如认识区分不同的颜色,区别不同的汽车,等等。错过这个阶段,后天可以补,但不如这个阶段学会来得好。因为每个阶段都有需要学习的知识和能力,就像看一本书,得一页一页翻,不能跳。也不能一页容纳两页的内容。现在一些家长的早教已经偏离了早教的本意,就是提前,二是加量。我在《淘气爸爸和快乐儿子》书中有个比喻,不恰当的早教,就像给两岁孩子配备一把菜刀,希望孩子学会使用。这当然是错误的,对孩子自己是危险,对他人也是危险。因为两岁孩子还不会恰当使用菜刀,家长非让他学会,这就是强孩子所难。一上幼儿园就让孩子每天记住几个生字,学习几个外语单词,背诵几首诗词。还有兴趣班,特长班。小学放学后就参加课程辅导班,周末也不得闲。有些兴趣班根本就不是孩子的兴趣,也不是孩子特长,家长完全是替孩子的未来着想,觉得有用,强迫或者诱导孩子学习。孩子当然会累,当然不会积极主动。再喜欢的事情也不可能过量,如果让哪个家长总加班,即使给你高额加班费,你也不乐意。尽管是你特别热爱的事业,也不可能没日没夜地干。总之,不管出于什么考虑,过早地过量地进行早教,加增孩子的负担,都不对,我的办法就是正确开展早教,而且要注意适度。有些孩子的课业负担和家庭负担倒是不重要,可还是不主动,不积极。每天的作业拖到很晚。假期作业拖到最后几天。好像总是在给别人做作业。当然,学习不主动还有其他表现,因为课业学习只是学习的一种具体行为。比如不爱看书,看书不专心。不喜欢琢磨事儿,没耐心。甚至玩儿起来都专心投入,瞎玩儿,胡玩儿。对待这些问题,我的办法有两个,一是别过分强调学习的特殊性,学习确实很重要,是孩子的专职工作之一,但家长最好不要嘴上总强调学习的特殊性,不要一说到学习就说不好好学习会怎么怎么样,不学习就如何如何。只要不是学习,都是浪费时间,都是没用。过分强调一些事情,孩子心理就会有负担,就会不正常地对待这些事情。比如,你如果强调说买来的派就是好,就是比馒头好,那孩子如果饿了,就会首先选择派。因为你告诉他这个好嘛。如果你让了解,馒头和派只是不同的食物,没有哪个更好,爱吃什么就是什么好。孩子就会根据喜好做出选择。回到学习问题,应该把学习问题正常化,让孩子知道,这是他的生活内容,跟看电视玩儿一样,跟吃饭睡觉一样,是必须做的。事实上学习就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是在学习,虽然不是具体的知识学习,但孩子在培养基本的能力和素质,而且后者更重要。知识学习正常化,就可以像其他事情一项正常地安排。何时吃饭,何时睡觉,何时做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