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桐作者简介作者简介王海桐:1983年9月26日生,2001年在四川成都石室中学高中毕业,是当年四川省理科高考状元,以713分考取了北京大学金融系。高中时期最爱看的书是《金锁记》、《灌篮高手》、《蔡志忠漫画》等。最欣赏的一句话: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寄语高中生:好好学、好好考。基本解读基本解读“梦”是年轻人的理想、年轻人的追求。上北大,读金融是王海桐的心愿。虽然她一直都成绩优异,但在2001年参加高考的时候,她都一直不大自信,北大是隐藏在她内心深处的一个美丽而羞涩的梦。高考过后,她怕自己和家人失望,一直都不敢看报纸刊登的试题,也不敢去核对分数,所以在她“寝食难安只渴求一张北大金融系录取通知书”,突然听到自己是四川理科状元的时候,竟是“不敢相信的木然”,本文真实地记载了一个高中生面对成功,面对实现自己理想时的内心感受。在众人眼中,“我”是什么样的人?以课文中的话回答。我是今年四川省理科状元。一个“状元”。考试考得很好的人。很会考试,考得很棒的人。那么,作者同意这种看法吗?“如果我引人注目,那个713分决不会是唯一的理由。”“我不允许任何人将我十几年的经历用那浑浑噩噩的三天概括。”“我不是一张平铺的考卷,我是立体的,有血有肉的。”奶奶拂袖而去奶奶拂袖而去“我是一个被奶奶歧视的女孩。在我出生的时候,我的奶奶拂袖而去;我的父亲因为我是女孩而在床上躺了两个星期。我不美丽,也不灵巧。我没机会在奶奶面前证明自己,一直很遗憾。”这里从作者的出生写起,写了她并不是作为一个快乐的天使出生,而是一个——拙劣的小偷。我比想像的灵巧我比想像的灵巧在课文里,作者讲了她小时候在幼儿园的另一个挫败,因为老师的无心的一句话,她自卑了很多年。那么,在这里,“我是谁”呢?我是一个被老师否定的小孩,因为老师一句无心的话而自卑。直到初中,才发现自己其实很灵巧,从此变成一个相信潜能,相信不同的态度能决定做事成功与否的人。习惯是一种力量习惯是一种力量在这个部分,“我是谁”?我是一个从小就受到父母严格教育的人。这样的教育方式一方面让我长大后对任何事都很努力认真的去做,另一方面使我害怕出错。享受青春的美丽享受青春的美丽在高中,“我是谁”?我是一个尽情享受青春的美丽的人。我笑对生活,接受生活的磨练和打击。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这一部分里,“我是谁”?我是一个有着美丽又羞涩的梦想的女孩,经历了高考的洗礼后,考上了理想的学校。但是,对未来的不可知,又使她有些迷惘。作者终于到了高考前夕。刚刚经历过中考的你们,觉得她里面的描写和你们当时的心情有相似之处吗?在这篇课文里,作者围绕“我是谁”的话题,以时间为顺序讲述了她的经历和她的思考。那么,这篇课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呢?采用小标题的形式。这种形式使文章井然有序,层次分明。(有同学已经发现了并已经运用到了作文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考上北大的学子,一个高考的状元,她的成长之路是多么的不平坦,她的学习生活又是那样的充实、丰富。现在,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作者的北大梦为什么又美丽又羞涩呢?她从小就怀有这个梦想,因而美丽。她以前一直是被别人否定的,因而羞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