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游戏案例《一件白大褂引发的活动》晋中市介休市宋古幼儿园侯丽芳案例背景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够满足不同幼儿发展的需要,能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形成、发展和提高.我们大班的区域中为幼儿提供了更多、更丰富的材料,他们已经能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地选择区域,在必要时区域间也会发生联动,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同时,我们在区域活动时也尽量发挥观察者、引导着的作用,在幼儿游戏时,尽量以游戏者、合作者、竞争者的身份介入推动游戏进展或给于幼儿支持、帮助。案例描述区域活动开始了,大家都选好了自己想去的区进去玩了,只有甲乙两个小朋友还在那里商量。甲:我们还是去玩医生和病人的游戏吧?(角色游戏区)乙:我不去了,那个医生的衣服太大了,上次差点把我绊倒。甲:要不我们把衣服弄小一点不就好了吗?乙:好吧!出于好奇,我跟踪观察了这两个孩子,想看看她们怎样把衣服弄小。一开始,两人先一起把白大褂穿在了乙的身上,把长出来的一部分塞进乙的裤子里,但乙说这样太难受又难看,像有了宝宝的妈妈。后来,两人又把两个衣角系在一起,但走起路来很不方便。乙走来走去,引发了两人一起大笑。最后,两人居然找了一张大白纸,挖了三个洞:脑袋、两只胳膊,套上,走来走去,向同伴炫耀这件“量”身定做的白大褂。乙:你看这件衣服多合身,我们给你也做一件吧!甲:好啊,可我不喜欢白色的。两人看了看周围,他们居然把小动物的头饰、小花等贴在了“衣服”上,使衣服不单调了,这时的两人完全忘记了玩“医生和病人”的游戏,沉浸在自己设计衣服的喜悦当中,我想得赶紧介入了,把她们拉回正题,于是,以“病人”的身份加入了游戏。师:医生,您好,我肚子有点疼,能给我看看吗?谢谢!乙:那儿有药,你吃点就好了!可能是因为我是老师,她还应付了我一下,但在后来的看诊、摸脉时都心不在焉,没有平时玩时的热情劲。两人的心好像还留在设计衣服上,我决定试着顺着她们,看看会怎么样呢?师:你们的医生服装设计得可真好!还想设计什么衣服呢?甲:我还想设计一条裙子。乙:我还想设计公主的披肩。师:用什么做这些衣服呢?她们想了想,可能因为她们做的医生服装是用一张大白纸做的,他们很快就想到了用皱纹纸来制作各种衣服。到美工区借来了材料、工具,就开始设计了。在撕撕、剪剪、粘粘中裙子、披肩就都做好了,美工区活动的孩子看到了也加入到其中,过了一会,各式各样的衣服及饰物就做出来了,他们用皱纹纸做了裙子、披肩,用方便面盒做了新疆人的帽子,用彩色纸做了坎肩,用矿泉水瓶做了捧花、话筒,把角色区的小花、小草、小动物及各种图形装饰在上面……看到孩子们兴趣如此浓厚,对自己设计的东西津津乐道。我后续开展了一系列的服装设计活动,把作品悬挂起来进行了保存,布置了T型台,让他们自己当主持人、当模特穿上自己设计的衣服进行展示,效果都很好。案例分析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是观察者、引导着。我们支持、鼓励幼儿自发地探索和操作材料,根据幼儿在区域中的表现,随时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指导。在这个案例中,甲乙两个孩子选择的是角色游戏区,却因为医生的白大褂不合身而引出了一系列关于衣服的设计制作,对材料的使用和操作涉及到了美工区。过程中,我以“病人”的身份介入,本来是想以此来推动游戏的进展,但效果不尽人意,通过观察迅速找到幼儿的兴趣点,以欣赏者的角度,肯定了幼儿的创造,以提问方式引导幼儿,完善自己的想法,支持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进行自主的活动。使得此次活动变得更有意义,幼儿在其中获得了更多的满足感。如果这时候我们老师执意要求孩子继续一开始的游戏(医生和病人),我想孩子们也许会坚持,但没有兴趣支持的游戏就好像没有了灵魂,只剩下简单的、枯燥的形式了。我们建立了区域活动常规,引导幼儿自主地进行区域活动,培养幼儿自主、自律能力,虽然不同的区域是相对独立了,但大班区域活动也注重各区的联动作用,它们之间是可以相互联系起来,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使幼儿保持活动的兴趣。如这个案例,甲乙两位小朋友自主选择了“角色游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