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第3、4课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开创: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演进与强化:汉——明清中央: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地方:郡县制皇权至高无上各司其职,分工明确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内容:特点:执行皇帝中书省门下省吏部官吏任免和考核礼仪、科举军政刑狱国家的工程建设等决策审议尚书省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户籍、土地、赋税问题设计:三省六部制度具有哪些特点?唐朝:分割相权-----完善三省六部制唐太宗时期,准备在长安城里进行一项重大的工程建设(宫殿)。试描述在当时这一工程建设的运作程序。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制订出运作程序。程序:皇帝——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户部(拨款)——工部(建设)明: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一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君臣即对劾奏,处以重刑。――摘自《明太祖实录》Why?明:明成祖:设内阁思考:1、明朝内阁与近代西方内阁有何不同?明朝内阁是皇权专制的产物;是内侍机构,无决策权;皇帝任命;西方内阁是防止专制的产物;是国家最高行政机构,有独立权力;选举产生;明:明成祖:设内阁思考:2、宰相制度的废与立有何利弊?立:利:防止决策失误;弊:威胁皇权;废:利:加强皇权;弊:易产生决策失误、暴政;繁杂政务集于皇帝一身。清:雍正:设军机处读读议议、回答:1、清朝设置军机处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军机处的职能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3、概括军机处的主要特点和影响。材料一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直(连日值班)者多虑漏泄军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引自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材料二军机处名不师古,……军国大计,罔不总览,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引自《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材料三军机处“直(值)庐初仅板屋数间……(属员)直舍仅屋一间半”。——引自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材料四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摘自《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议一议:明清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有何影响?本质问题: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影响:积极:有利于防止国家分裂;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消极:独断性、随意性增强;地方缺乏积极性;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近代中国的落后;地方:元朝的行省制度元代的行省蒙古:东北:云贵:台湾:岭北行省辽阳行省云南行省澎湖巡检司想一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过程中解决了哪两对矛盾?呈现什么趋势?矛盾: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乃至被废除。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严密。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也属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内容)1、我国选官制度大体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2、这些选官制度盛行于什么时候?先秦;两汉;隋唐至明清;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3、这些选官制度的选官依据分别是什么?世官制:贵族范围,世袭;察举制:德、才(孝廉);科举制:考试选官;4、察举制有何弊端?具有封闭性,以官取士,民意无法体现,成为魏晋时期世家大族垄断官吏选拔的重要原因;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扩大统治基础。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5、科举制的实行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又有何消极影响?积极: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官吏的来源,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促成了社会读书风尚的形成,有利于社会重学的风气;以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吏,体现了一定的公平性。消极:严格限制考试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