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被战火彻底摧毁的城市信息交流,资源共享1.说说你所了解的二战和苏联卫国战争。被战火摧毁的房屋我的孩子啊!我们还会来看你!肖洛霍夫(1905—1984),苏联著名小说家,生于顿河地区的一个磨坊主家庭,代表作有《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一个人的遭遇》。1965年,肖洛霍夫“由于他在描绘顿河的史诗式的作品中,以艺术家的力量和正直,表现了俄国人民生活中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面貌”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谈谈你所了解的本文作者。3.给同学们说说《一个人的遭遇》的故事梗概。4.这些字词你都熟悉吗?着想zháo梗概gěnggài如鲠在喉gěng哽咽gěngyè邂逅xièhòu狼吞虎咽yàn勋章xūn嗜好shì狙击手jū耽搁dān胡诌zhōu一撮盐zuǒ绞痛jiǎo吝啬lìnsè小雏儿chú研究探讨1.《一个人的遭遇》中的“一个人”指的是谁?你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人?2.文章的线索是什么?嗯,让我仔细想想!3.通过这部分节选,我们能看出小说主人公有哪些遭遇?在遭遇那些事件时的表现是怎样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我憎恶战争!主人公的经历和情感变化:别妻,战场被俘(悲)俘敌逃回(喜)得亲人死亡噩耗(悲)知儿子幸存成军官(喜)儿子牺牲(悲)收养孤儿(喜)出车祸离家谋生(悲)战争让我尝尽了人间的悲欢离合。课后作业精读课文,思考探讨:1.查资料,了解苏联的“解冻文学”。2.小说主人公在你心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3.小说是如何写凡尼亚的?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孩子?4.看电视剧《亮剑》,总结一下里面的李云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第二课时)展示探讨成果,交流信息关于苏联“解冻文学”斯大林时期国家政治生活的僵化、专制。文学大都是歌颂文学,宣扬“无冲突论”,造成了文学的公式化、概念化,文学作品回避矛盾、粉饰生活、歌功颂德。国家对于一些稍微触及现实的作品,动辄加以粗暴的攻击、批判。斯大林逝世后,苏联第二次作代会召开,彻底纠正“左”的偏向,作家们开始大胆地表现生活矛盾的冲突和社会的黑暗面,“解冻文学”由此出现。这场改革,以“反对个人崇拜”为口号,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文学界突破禁区,大胆揭发社会弊病,批判官僚主义,表现被长期禁止反映的人性、人道主义,表现被长期忽视的非“金星英雄”的普通人的命运。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是这个思潮的先声之一,影响巨大。讨论探究1.在你心中,小说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是一个大英雄还是一个普通人?2.小说为什么写这样一个普通人?“一个人的遭遇”就是一个人的遭遇吗?1.小说主人公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普通人,他有着普通人的遭遇、普通人的胆怯(被俘后头缩在肩膀里)、普通人的悲伤(多次写到他的泪水)、普通人的欢乐、普通人的愿望(知道儿子成了大尉,常常做着老头儿的梦想)、普通人的善良、普通人的忠厚和朴实。他有坚强的一面,但是也经常流露出逆来顺受、几近麻木的情绪。2.小说是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通过一个普通人的遭遇来反映战争的罪恶和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的。他的遭遇不只是一个人在战争中的遭遇,而是整个苏联人民在战争中的遭遇,是全人类在战争中的遭遇。他是整个苏联人民乃至整个人类的代表,是艺术作品中的典型形象。3.结合原文说说小说是如何写凡尼亚这个孩子的?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孩子?分别从外貌、语言、神态和动作等方面来描写,通过这些描写表现战争给这个孩子带来的灾难和心理创伤。有些地方用了很多笔墨描写孩子的天真可爱,孩子越是天真可爱,就越发显出战争的残酷。和小说主人公一样,凡尼亚也是一个战争的受害者,战争让他失去父母成了一个孤儿。战争不仅给战争的经历者带来灾难,同样也给无辜的人、尤其是下一代带来伤害。小说的主人公是因为战争失去妻儿的一个典型,凡尼亚则是因战争失去父母的一个典型,这就说明了战争给每个人都带来了灾难,反衬了战争的罪恶和残酷,深化了文章的主题。4.战争是人类的灾难,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世界上的人们如何才能和平共处。讨论研究,拓展延伸2.《亮剑》里面的李云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喜欢他吗?李云龙和索科洛夫有哪些相同的地方?从李云龙和索洛科夫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