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玉砌.(qì)凝噎.(yē)暮霭.(ǎi)B.纶.巾(lún)强虏.(lǔ)鹊.桥仙(què)C.玉簟.(tán)舞榭.(xiè)荠.麦(jì)D.戍.角(shù)黍.离(zhǔ)豆蔻.(kòu)解析B项“纶”读“ɡuān”。C项“簟”读“diàn”。D项“黍”读“shǔ”。A2.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衰鬓萧条瓜州雕栏玉砌B.淳熙荠麦暮色夜雪初霁C.解鞍窥江戍角豆蔻词工D.怆然黍离俊赏不堪回首解析“州”为“洲”。A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何时了.(完结)雕栏玉砌.(台阶)只是朱颜..改(红颜)B.书愤.(悲愤)铁马..(配有铁甲的马)伯仲间...(相提并论)C.荠麦弥望..(满眼)予怀怆然..(悲伤的样子)度.曲(创制)D.淮左名都.(都市)清角.吹寒(号角)豆蔻词...(描写豆蔻的词)解析“豆蔻词”指杜牧的《赠别》一诗里面的句子:“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里面有“豆蔻”一词,但不是描写豆蔻的词。D4.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故国.神游B.便纵.有千种风情纵.豆蔻词工C.便胜却.人间无数却.上心头D.自胡马窥江.去后独钓寒江.雪解析B项都解释为“纵使”。A项国都/赤壁战场;C项胜过/可是;D项长江/江水。B二、文本阅读(7分)5.阅读《虞美人》,回答问题。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2分)答案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经绝望,所以见了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反而觉得厌烦。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2)“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案“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3)有人认为,“只是朱颜改”中的“改”可以作为全词的“词眼”,你是怎样认为的?(3分)答案同意。“改”字,改变的不仅仅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由国之君沦为阶下囚)、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是全词抒情言志的触发点。三、课堂延伸(19分)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09):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4分)(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6分)答案(1)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2)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赞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此诗描绘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的赞赏。“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7.阅读下面的诗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9分)三月晦日偶题秦观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点绛唇元好问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渺渺予怀,澡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1)词多富情趣,而宋诗多理趣。请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4分)秦诗之理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词之情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