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安排的。教材是依据儿童的认知规律,按照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进行编写的。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让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尺子画角。教材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安排学生找角、折角、画角。在活动中学会比较角的大小,让学生建立起“角”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1、教学内容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一、说教材一、说教材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我设计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活动,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经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去认识角,发现角,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2、学情分析2、学情分析一、说教材一、说教材1、认知目标:结合生活情景,能正确地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2、能力目标:会用尺子画角,能初步比较角的大小,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3、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动手操作的习惯和培育创新意识,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3、教学目标3、教学目标一、说教材一、说教材1、教学重点: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尺子画角。2、教学难点:体会角的大小与它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与它两边的长短无关.4、教学重难点4、教学重难点一、说教材一、说教材1、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教法和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我采用了直观情境教学法、演示操作法、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二、说教法学法2、整节课将观察、操作、演示、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等实践活动加深体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脑子里,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说教法学法1、角是怎样的?找一找你身边哪些物体上有角。2、完成课本第88页指一指的练习题。3、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没有关系?三、前置作业四、说教学流程安排活动1创设情境引入,激发兴趣。活动2找一找活动6比一比活动4练一练活动7总结全课总结全课活动3画一画活动5思维训练,折角、摸角进一步认识角活动8布置作业五、说教学过程设计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课的引入从学生熟悉的图片知识入手,抓住低年级学生好胜心及好奇心,这种方式很新颖、活泼,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后面的探索知识创设了很好的学习氛围。五、说教学过程设计2找一找①通过学生头脑中形成的角的表象在图片上找角。这时学生只是笼统地指出角。②教师示范指角,让学生在潜意识中形成角是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五、说教学过程设计2找一找采用不同的评价语言,激起学生学习数学,发现问题的兴趣,进一步通过寻找生活中的角,经历从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找一找教室中哪些物体上有角?五、说教学过程设计3折角摸角①让学生折角,用手摸角,感受角,一起概括出角的特征。②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明确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③抓住角的本质属性,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图形,从直观图形到抽象概念,层次分明,过渡自然,学生容易接受,顺利突出本节课重点。边边顶点用一张圆形的纸折角五、说教学过程设计4练一练练习:找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的兴趣大增,在学生对角建立起概念的前提下,让学生做练习,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角的认识,增强分析、判断能力。并及时反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五、说教学过程设计5画一画学一学:怎样画角?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顶点边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