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林万春物质享受,满足欲望,有时也是精神享受。文人品书,也是一种文化精神活动。既称为品,就得深入体味,不是草草过目,浅尝辄止。淘书与书结缘,品书与书深交。品书要对书进行剖析,品评,批判……。伏天读书如饮甘露,冬日读书如偎暖炉;花前读书俨然仙翁,月下读书如温旧梦;雾重重时读书开人茅塞,雨沥沥时读书驱人寂寞;春风得意时读书平心静气,坎坷失意时读书淬砺心志;多姿多彩的日子读书以助雅兴,平淡无奇的光阴读书以添风骚。读书的滋味尚且如此,生活的滋味可想而知。读书的生活原本乃是一种享受;或者说读书本身就是享受生活。书是森林,可以栖息疲惫的心灵;书是甘露,可以滋润龟裂的心田;书是良药,可以医治心头的伤痛;书是屏风,可以遮蔽尘世的喧嚣;书是砖瓦,可以构筑知识与人格的大厦。“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在信息海量、竞争激烈的今天,读书、求知、思辨应是每个人都具备的基本素养。常人是如此,师者须更甚。一部《帕甫雷什中学》,会让教育的理想之花在心中永远盛开;一本《爱的教育》会让爱的清泉永远流淌在教育生涯。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自己的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应当多读书,自学地多读书”。一本好书就是一粒善良的种子,一粒诚信的种子,一粒正直的种子,一粒爱的种子。这些种子适时地播撒在孩子的心田里,他们的心灵就会变得充实、美丽、高贵……朱永新先生是书香校园的倡导者,他的理由便是:“我们之所以要阅读,并不仅仅是因为要考试,而是因为我们要生活。让阅读成为伴随学生终身的生活习惯,让阅读成为人生旅途所必须经历的精神跋涉。”与好书相伴,绘绚丽人生,开启智慧,润泽生命。不读书无以知窗外的精彩;不读书,无以知世界的宽广;不读书,则无以知识的力量。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有了读书这个厚实的根本,深刻的花才能绽放,智慧的果才能饱满。多读一本好书,多得一份经验,多增一份智慧,多添一份力量,多享一份幸福。多读心中有主,多写妙笔生花。读书可以净化心灵,也可以升华人格。唯有读书才能将枯燥的东西变得鲜活,将遥远的东西变得亲近,将理想擦得熠熠生辉,将梦想拉得触手可及。有人说:“一本书有时能够影响一个人的生命轨迹。书本无声,但他就像一个朋友,安慰激励你向着生命的深处走去。当你流泪,它如手帕,温柔擦拭;当你欢笑,它如夏花,灿烂成片,激起你心海朵朵浪花。让浪花撞击心灵,闪烁出五彩缤纷的火花。”读书就是一次次地与学者对话,一次次地与学者交流思想,从书中寻求快乐,从书中寻求方向,从书中寻求出路,从书中真正地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从书中找到自己人生的价值。当然如以迷信的态度读书,最多只读到知识;如以审视的眼光读书,才会读出智慧。阅读并无禁区,但是品味有高低。读书无窍门,但理解有深浅。我喜欢把读书与写作结合起来。这些年,是读书与写作让我开始了飞翔。在我看来,要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就不能拒绝读书与写作,因为读书引发思考,写作本身就是思考。凡是遇到值得精读的好书,我总是会做大量的读书摘记,并把自己的思考化为一篇篇文字。高尔基曾诗意地说:“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使我的生活变成轻快而舒适的诗,好像新生活钟声在我的耳际鸣响。”有一种生活叫读书。读好书,交智者,乃人生两大趣事。以智者为伍,与智者同行,这就是从读书中获得的至纯至美的生活境界。用最好的心情阅读最美的文字,这是读书之快乐,精神之享受。美丽的人生从读书开始,美好生活不可缺少读书。读书终身受用,好书相伴,人生将无怨无悔,生活才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