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露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合肥师范附小三小王敏[教材分析]《小露珠》这篇课文是江苏版教材第五册的一篇科学童话故事。课文通过对小露珠这一自然现象的产生、经历、消失的介绍,向同学们展示了小露珠活泼可爱、充满生机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对小露珠的喜爱之情。文章读来生动有趣,在生动有趣的语言文字中,有机地渗透了身边的自然科学常识。我们既可以感受到“小露珠”因“小”而亲切,又可以在直面“小露珠”的“露”中,而激发出学生探究身边自然科学现象的兴趣,甚至我们还可以通过“小露珠”的“珠”字来体味作者的那种喜悦之情,以及对大自然的爱,并以此来感染、熏陶学生。[设计理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上明确指出:“应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阅读目标应该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为此,阅读绝不是教师的一言堂,应重视学生的课堂生成,倾听他们的阅读感受。解读中还明确要求:“学习知识是为了运用”。本课在生字词教学上,注重方法的引导,然后让学生在学到的方法中灵活运用,比如词语的理解、说话练习、造句练习等等。在阅读方法上,还加入了默读。因为默读是三年级学生初步接触并要掌握的阅读方法,这也是要学会运用的,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学会用“越来越……越来越……”造句。掌握多音字“钻”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1-5自然段。3、知道小露珠的形成过程,了解小露珠的形态美。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教学难点:感受课文的语言,感悟小露珠的美。教具准备:PPT、动物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大诗人白居易写过一首诗,名字叫《暮江吟》,请看大屏幕,我们齐读,会背的可以背诵。2、同学们思考下,这里的“真珠”是指什么呢?根据回答板书“露珠”。(真聪明)你怎么知道的?(观察真仔细、读书真认真)3、这里把“露珠”比做“真珠”,表现出了露珠的什么?圆润、漂亮、光彩夺目……(你的理解能力很强)4、今天咱们所要学习的这篇文章,是科学童话故事,名字叫《小露珠》板书课题。5、齐读课题。感受加了“小”字的区别。写出了“露珠”的可爱。再齐读一遍,读出可爱。二、初读课文,总体感知1、跟着配乐朗读看课文(1)感受读书时的正确、流利、有感情。(2)标出自然段序号。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3)注意生字词的读音、语句的停顿、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2、生字词教学(1)指名读词语,注意“珍”是前鼻音,“蒸、盈”是后鼻音。(2)去掉拼音读。(3)教学多音字“钻”。(4)练习,选择正确的读音。强调“戴”的用法,一般用作动词,指加在头、颈、面、肩上、胸上。3、认清字形“戴”笔画较多,怎样记住它?字谜“土字头,田字腰,共产党,戴大刀”。你还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生字,交流。4、范写指导本课生字笔画都较多,书写一定要注意。范写笔画最多的“戴”,注意它是半包围结构,写在田字格正中间。生描红一遍。5、读段落,检查朗读情况。6、理清文章脉络。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圈画关键词、连起来说一说。出示填空帮忙梳理。二、教学第一部分1、那小露珠是怎样形成的?过程是怎样的?请同学们阅读第一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关键词,一会交流。“夜幕降临”是什么意思,表明了什么?(初开始形成的时间)“越来越……越来越……”表明不断地变化,“黄豆粒”表明最终形成,时间是——黎明时分。2、教学“越来越”,造句。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露珠的形成过程。4、有感情齐读。三、教学第二部分2-5自然段1、分角色朗读,其他同学思考:小露珠出现了,黎明时小动物们见到它,是怎样跟它打招呼的?它们的心情怎样?圈出相关词语。2、指名回答。总结出“闪亮、透明、圆润”,相机板书。观看一组图片,看完你觉得小露珠怎么样?(很美)你能用自己的话赞美一下它吗?3、小动物们与小露珠之间的关系怎样?(融洽、友好)从哪里看出来?(赞美之词、第五自然段)4、你现在知道小动物们为什么喜欢小露珠了吗?5、填一首小诗。总结内容。6、小组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四、小结是啊,多么美丽的小露珠啊!难怪小动物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