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常见与官职搭配的动词除:即拜受官职。拜:授予官职;任命。陟: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擢:由选拔而提升。赏: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臣子官职官衔或爵位。迁:改官、调职。有三种情况:一是平调,二是升迁,三是降职。古代常在迁的前后加字加以区别。如“迁受”“迁除”“迁进”表示升迁;“迁调”“迁官”“转迁”说明调职“迁谪”“迁削”“左迁”常指降职。迁客指降职到外地做官的人。谪:降职,往往指因罪而被降职或流放。放:即放逐。黜:贬斥,废除,降官的意思。出:即“出任”可以由家居而出任官员,也可以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员。徙:调职,多指降职。“徙齐王信为楚王”(《淮阴侯列传》)转:一般调职。征、辟:征召贤士为官,如“征为郎”,“辟为掾”。“召”除了有征、辟的意义外,还用于一般的召,而且不限于君臣。如“父召无诺”(《礼记》)权:暂时代理兼:同时掌管,兼任领:兼任署:代理,暂时担任主:掌管。假:代理。摄: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