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班一品”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钟祥市南湖学校茹锋陈辉【摘要】在农村小班化趋势下,积极探索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策略,构建小班化下的一班一品,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关键词】文化建设;一班一品;个性化发展一、一班一品建设产生的背景与现状:我市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多,大多数孩子的学习、行为习惯相对较差;加上长期以来,文化建设模式往往单一、陈旧、脱离实际,缺乏感染力与实效性,班级文化几乎是千篇一律,千“班”一面。要改变这种现状,可以依托教师不同的个性、能力、兴趣爱好,有目的、有计划地搞好一班一品建设,创设和谐的、具有个性化和凝聚力的班级育人氛围。“一班一品”,通常是指班级全体成员创造出来的独特的班级文化,是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班级文化可以是显性的,如班徽,精心布置的教室、班级公约等;也可以是隐性的,如班级的舆论、班风学风、班级学生的人际交往等。纵观当前的班级文化建设,多数教师仅能认识到班级的作用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停留在浅层物质文化建设的认识与行动上;甚至部分教师觉得文化建设是学校层面上的事情,跟自己无关,现状堪忧。一是显性文化很丰满,隐性文1化很骨感。这种“硬文化”的到位建设与“软文化”严重脱节,导致班级文化建设易流于形式。二是文化建设易“撞衫”。有些班主任为应付了事,从墙壁文化布置到制度建设等,全不考虑合不合身,只是复制加粘贴,缺乏针对性、实效性。二、“一班一品”的实施步骤为了保证“一班一品”的有效创建,形成班级特色,全校每个班级都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创建活动,促使“一班一品”的目标逐一达成。具体有以下步骤:1、“一班一品”主题的确定。“一班一品”是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目的在于打造班级特色品牌,使学生在“一班一品”的创建中,受到有效的教育。“一班一品”不同于兴趣班,每个班级的班主任与任教教师要根据学校的要求,结合结合本班学生的知识、能力以及其他方面的现状,根据本班的特色合发展目标,设置“一班一品”的主题。2、根据长远目标制定学期短期目标。这遵循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规律。设置的每个学期的分目标,其目的是为了使“一班一品"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短期目标的制定使“一班一品”在每学期的每个阶段都能得到有效实行。3、根据短期目标设计每学期的具体活动并以实施。这是“一班一品”创建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设计,才能确保“一班一品”建设取得实效。24、收集、整理于总结一学期的“一班一品”创建资料。有计划、有过程、有总结,这是每个班“一班一品”在实施过程中的系列工作。同时,这也是为了下一步工作能够更好地开展,亦体现了“一班一品”循序渐进的特点。学期结束,各班主任在班主任论坛上向全校展示“一班一品”的实施过程与成效。在展示阶段,学校安排一定的时间和地点,让每个班主任将本学期短期目标、实施过程、活动开展、活动成效等制成PPT,逐一展示、汇报。在展示过程中,学校对每个班级进行评价与总结,并提出一定的改进策略,使“一班一品”活动有始有终,取得实效。三、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文化是个性化的,不能复制的。”因此,要真正创造出适合于自己的文化,就必须有所思考,敢于尝试,不断总结与坚持。作为学校管理层面则有必要提供一种载体,搭建一个平台,为师生自主创建班级文化创造一种民主、激励的氛围。1、人人都是开创者。学生富有自由想象和创造的精神,这种创造过程本身就是非功利的、平等的。人人参与,不将少数学生变成“看客”。如将班级文化特色创建定为“特别关注”。每天早读上课之前轮流参与5分钟新闻播报,全员参与评报的活动方式,促使学生养成每天必看新闻、播新闻、评新闻的良好习惯。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激发学生关注生活、3关爱他人、自主思考的欲望与积极性。从而形成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班级精神文化。2、人人都是建设者。在“一班一品”班级文化建设中,学生除了要积极地参与,更重要的是要从中体验到建设者的荣耀与激情,进而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