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的收集和积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标是: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作为一名在小学语文教学一线的农村教师,我就如何进行小学语文资源的收集和积累,谈几点浅显的认识,希望与各位同仁作一探讨与交流:第一、基础性要求:与时俱进、坚持学习。时代在进步,我们教师的知识更新也要紧跟时代步伐,甚至要有超前意识。我们教师想要拓宽知识面,就要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第二、关键性要求。研究和处理教材资源。教材是最基础、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我们要紧抓和吃透教材。教材是我们教学范本,例如我们语文教材是语文最大的特点是的工具性,与学生生活、学习实际息息相关,学生学了这课、这一单元要达到什么目标,“三维”方面要有什么长进,都要细化到每节课中。如果教材这一资源不利用好,都是无本之木,不会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第三、工具性要求。网络多媒体等资源活化语文课程。浏览、学习网络上丰富的教学资源,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整合,恰当运用到课堂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第四、目的性要求。注重课外语文学习资源的利用,为学生成长服务。(1)重视配套“语文读本”的阅读、学习。(2)“口语交际”及“习作”教学要联系生活,走进学生生活。(3)成立“图书角”,每天阅读,做好摘录,周周交流,月月汇报、总结。(4)适时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5)教师结合教学实际,推荐好文章,让学生开展“演讲赛”、“辩论赛”等。第五、实践性要求。师生共同学习,时时学、处处学,从生活、社会中的每个角落学,收集信息,积累资源。不过,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我们时常会感到所看到的内容多而杂,凌乱,很是头疼。这就需要我们对其进行相应的梳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之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恰当取舍,选择适合自己的,更适合学生的,只有那样,我们的教学才是最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