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多样的住房》教学设计高亮教学内容: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12—18页《多种多样的住房》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态度:通过介绍祖国一些不同区域人们住房的特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人们怎样适应自然环境,利用自然环境的特点,发展生产,提高生活质量;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能,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社会事物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知识:了解不同的人们住房与当地自然环境、自然条件的关系。教学重点通过介绍祖国些不同区域人们住房的特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人们怎样适应自然环境,利用自然环境的特点,发展生产,提高生活质量;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能,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社会事物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准备1.上网收集不同住房的照片、图片和资料。2.学生调查自己家庭住房的变化。3.彩色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生:喜欢。师:老师也跟你们一样,喜欢旅游。每次旅游时,老师都会拍些照片,大家想不想看啊?生:想。师:(出示一些住房图片)这都是老师旅游时拍下的各地住房,你们看了后,有什么想说的吗?生:······师:中国地域辽阔,各地住房都不一样,为什么住房会多种多样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板书:多种多样的住房二、新授:(一)利用网络资源,了解房屋的起源:师:中国距今已有170多万年的历史,中国的住房也有着悠久的历史,那最初的房屋是个什么样子的,大家知道吗?请看故事。(网上播放房屋起源故事)师:远古人的住房是什么呢?生:山洞。师:对,远古人会选择近山,近猎的山洞作为自己的住房。那同学们,你们现在住的又是什么?生:高楼大厦。师:那房屋又是怎样从山洞演变发展到如今的高楼大厦的呢?请同学们看到房屋发展史。(出示房屋发展史)谁来说说这分别是什么样的房屋?生:山洞--草棚--土房--瓦房--高楼大厦师:房屋经历了从山洞到草棚到土房到瓦房到高楼大厦这样一个发展过程。远古人选择大自然中的山洞作为住房,传说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教人们砍木伐树,筑作宫室,建成草棚居住下来。可草棚避风挡雨效果不够好,于是人们就用石头、泥土垒成土房。后来,人们又烧制砖瓦建成砖瓦房,如今大部分农村都居住这种房子。现在,人们又利用钢筋水泥建成高楼大厦,既环境优美,又宽敞明亮,舒适。房屋的每一个演变过程都是一个进步,这些进步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你从这一个个发展演变过程中感受到什么?生: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力量。(二)会“走”的房子师:中国劳动人民充满了无穷的智慧与力量,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创建了会走“的”房子。同学们,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会“走”的房子吗?生:蒙古包。师:蒙古族住的“蒙古包”被称为会“走”的房子,请说说你的理由。生:······师:对,我国内蒙古、西藏人民过着游牧生活,哪里有丰润的牧草,他们就把家安在哪,而蒙古族的蒙古包,藏族的帐篷,哈萨克族的毡房都具有易拆易装,方便搬迁的特点,所以被称为会“走”的房子。当然现在,牧民也建立了一些楼房,如学校,医院,商店等服务设施。你还知道哪些会“走”的房子吗?生:船师:你为什么认为船是会“走”的房子?生:······师:对。在河流众多的江南水乡,如江苏的苏州,浙江的杭州等地,船的确被人们称为会走的房子,请同学们看屏幕。(我家住在苏州,我们的房子窗户很大,前门通马路,后门可乘船,你知道吗?船除了做运输工具外,也是会“走”的房子。)师:在我们身边,你还见过哪些会“走”的房子?生:房车师:房车是集具车与房于一身的现代时尚的会“走”的房子。(三)中国有名的住房。师:在我国,除了这些会“走”的房子,还有一些有着特殊价值和意义的老房子,下面我们就一起去认识它们。(出示网络搜集的北京四合院图片)大家看看,这房子有什么特点?生:······师:这房子由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形,房房相连,院院相通,这就是北京有名的四合院。四合院历史悠久,自元代建都北京时就出现了,结构独特,宽敞开阔,阳光充足,视野开阔,蕴含着深刻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