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落叶树和常绿树》说课稿执笔:万成英一、说教材1、教材的意义与地位《落叶树和常绿树》选自大班资源整合,属于科学领域,是观察树叶的探究活动。蓝天、白云、红花、绿叶,孩子们生活在一个丰富的世界里,我们生活周围随处可见的树,到底我们了解吗?大班科学活动《落叶树和常绿树》为幼儿解开了这个疑惑,帮助幼儿了解了落叶树与常绿树的概念。激发幼儿探索、发现树叶的不同的欲望,丰富有关经验,体验生活中的乐趣。2、教学目标本次活动遵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体现幼儿园教育活动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原则,符合幼儿爱动手、爱摆弄的年龄特点,基于现代“四二一”的家庭结构及教育上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导致了孩子之间缺乏交流、不会耐心观察,不懂得协商、合作,什么事情都以“自我为中心”等方面问题的考虑。本人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创设环节,引导幼儿相互协商、自主分配角色,互相合作,共同探讨、互相交流在探究中的发现,从中渗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因此,本人预设了以下三个活动目标:1、乐于认识树,初步形成落叶树、常绿树的概念。并能运用观察、触摸等方法比较常绿树和落叶树叶子的基本特征,能初步鉴别两种树。2、探索香樟树的归类,尝试积极地思辨。3、通过种树实践活动,体验规律排序,感受树给生活带来的美好。3、教学重难点:《纲要》指出: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奇、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在此次活动中,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孩子们实际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能运用观察、触摸等方法比较常绿树和落叶树叶子的基本特征,能初步鉴别两种树定位于本次活动的重点。将探索香樟树的归类,尝试积极地思辨定为本次活动的难点。4、活动准备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的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材料的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我给每组幼儿准备了三组小树,春、冬时期柳树的照片及香樟树的照片。二、说教法1、谈话法:主要体现于引导区分两类树。谈话法促进了孩子与孩子之间、孩子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从中也围绕目标渗透了孩子合作意识的培养。2、观察法在活动第四环节,幼儿动手操作时,通过观察,幼儿的协商分工情况,,以便及时有效地进行指导和评价。三、说学法1、观察法2、实物操作法:3、讨论法四、说教学过程1、回顾经验,谈话活动导入,说说周围的树。2、观察交流,说说认识的树。3、学习区分落叶树和常绿树,初步形成落叶树、常绿树的概念。4、动手操作。5、活动延伸:散文诗《树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