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颍东区老庙镇马楼小学李家锋2013年10月浅谈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内容摘要:受不同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影响,人们对教材的认识,理解全然不同;教材的使用则更有天壤之别,传统做法是“教教材”,现代课程论主张“用教材教”关键词:范本、载体、例子、材料教材是“金科玉律”,是“范本”,是“载体”,是“例子”,是“材料”……受不同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影响,人们对教材的认识,理解全然不同;教材的使用则更有天壤之别,传统做法是“教教材”,现代课程论主张“用教材教”。本文试图对新理念下教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谈一些浅见。一、变“复习铺垫”为“创设情境”现行教材(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为例,以下同)在新课教学前,大多安排了复习铺垫这一环节,其内容一般是与本课新知密切相关的旧知,其作用是激活处于“休眠”状态的旧知,形成思维定向,使学生顺利理解新授内容,并以些缩短新授时间,“保证”练习时间,提高课堂目标(多限于“认知目标”)的“达成度”习以为常且具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这种得以铺垫从新的教学教育理念看,其问题是十分明显的:它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大大缩小了学生探索的空间;新授前检索相关旧知的任务由老师“全权负责”,影响了学生自己选择信息,检索旧知能力的培养……我们认为,课堂教学应更多地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去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例如,“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材对复习是这样安排的:1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如8+4=。2复习百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如46+31=。接着学习例题37+25=。教学时我们改为:多媒体出示学生喜欢的下列玩具:汽车25元,熊猫32元,房子7元,飞机45元,布娃娃17元,小火车37元。接着,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经历下列过程:1选两件你最喜欢的玩具买,怎么办?需多少钱?请列式(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高涨);2独立尝试着算算看(学生主动利用“已有经验”);3请同学们对这些算式进行分类(分类方法多样且充满“童趣”,也有按是否进位分);4抽取其中进位加法一例作重点讨论,思考到底有多少种算法,哪种算法更简便。……以课始创设的问题情境为起点,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学生觉得积极主动、生动活泼。二、变“静态呈现”为“动态生成”现行教材中知识和呈现一般是叙述性的,静态的,又由于在学习材料的选择与提供上,学生虽作为学习的主人却常常“无主可作”,所以常见的的往往是由教师直接采用课本上条件完备、结论明确的封闭的例、习题作为学习材料,既影响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又不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现代教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要把静态的知识内容、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必须有一个积极主动有效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学习材料的选择与提供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应变学习材料提供上的静态封闭呈现为由师生共同探究,在动态中生成。例如:“两步计算的归一应用题”,教学时我们可先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现在要求很快测算出全班40位同学一分钟内大约一共能口算多少道题,怎么来没算呢?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先后得了多种“方案”(每种方案一经“出台”还及时得到“论证”)。方案一:先测算出每位学生一分钟的口算题数,再把全班数相加(论证——准备但费时麻烦)。方案二:先测出一位同学一分钟口算题数,再乘以全班人数(论证——简捷但偶然性太大)。方案三:先测出一排同学(5人,口算速度有快有慢)口算的题数,计算出他们的平均数后再乘以全班人数(论证——合理且可行)。之后,师生一起对有代表性的一排同学进行口算测试,统计出一分钟内5位同学共口算75道题。于是师生共同得出下面这道例题:某小组5位同学一分钟共口算75道题,照这样计算,全班40位同学一分钟能口算多少题?三、变“一课一例”为“整体组合”现行教材中,许多教学内容因采用螺旋上升的编排方式,往往把一些本来很有探究价值的知识分拆得既细又碎,一点点“喂”给学生,并强化训练,让学生“稳步”前进。这样教学,学生的“双基”扎实了,但比双基更重要的学生的创新潜能、探究能力等开发和培养却落空了。鉴于此,教学中,我们必须运用“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