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华山》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4个生字“华、代、岁、间”,认识一个新偏旁。认识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理解词语“山腰间”。3、通过朗读初步感受“文包诗”课文的特点。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4个生字“华、代、岁、间”,认识一个新偏旁。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出示课题,指名读,正音“华”指出“华”是多音字,知道另一个读音,并会分别组词。2、你们去过华山吗?那咱们就一起去看看吧!(欣赏图片)教师解说:这就是华山,它在我国陕西省。说说欣赏图片之后的感受。(美、高、险)2、大家都用自己的语言赞美了华山,课题中的“咏”就是赞美的意思,“咏华山”就是赞美华山。让我们再来读读课题。二、初读课文1、过渡:有个小孩子在登上华山后,也和你们一样赞美了华山。那这个小孩是谁他又是怎样赞美华山的呢?现在请小朋友们赶快去读读课文吧。学生自由读书。要求:(1)看好上面的拼音,把字音读正确,争取将课文读连贯。读完以后坐端正。明白了吗?(2)标出自然段序号。(教师指导序号的标法)师:这篇课文已经到了语文书的最后了,现在让大家读有点难为大家了,不过老师相信小朋友们一定能读好的,对吗?2、检查生字读音。(1)出示词语:沿着艰难山顶(指名读)读好句子: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指导读好“艰难”)(2)出示词语:寇准宋代七岁读好句子:这个小孩儿就是宋代的寇准,那年才七岁。学习生字“代、岁”,认识“山字头”(3)词语:山腰间情不自禁吟诵称赞(4)小游戏:我是登山小高手。(解释“山腰间”,学习生字“间”。)3、师:小朋友们学得真好,老师奖励大家分自然段读课文。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4、(出示插图)师:看,寇准和先生登上了山顶,站在了华山的最高处。如果你就是此时的寇准,看着这样的画面,你觉得华山怎么样?你从图上什么地方能看出华山高呢?(1)难怪书上也这么写到——啊!华山真高哇!(课件出示句子)①指名读②提示感叹号,再指名读③齐读(2)华山高在哪呢?谁来读(课件出示句子)指导朗读(3)当寇准看到这样的情景时,也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①出示古诗,指名读②分句导读:读:只有天在上(华山真高哇!只有天空在他们的上面。)读:更无山与齐(华山真高哇!周围没有一座山和华山一样高。齐:一样高)读:举头红日近(华山真高哇!抬起头,看到太阳离他们那么近。举头:抬头)读:回首白云低(华山真高哇!回过头来,看到白云在山腰间飘荡。首:头;回首:回过头)③小朋友们读得真好,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边听老师读边想象华山的高大。(老师配乐读)④指名再读——全班齐读(师:寇准很了不起,七岁就用写诗的方式来赞美华山的高。你们也很了不起,古诗读得多好听呀!)4、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刚才我们读的这两句话就是古诗的意思,老师想和小朋友们合作来读一读,好吗?合作朗读古诗和意思(师生合作、男女生合作)5、师:这样的好诗如果我们能记在心里,并富有感情地吟诵出来,那就再好不过了。谁愿意像小寇准一样当一个小诗人,来给我们吟诵这首诗?(指名背诵)7、师: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闭上眼睛,一边想象华山的高大,一边吟诵这首诗。(全班闭上眼睛背诵)三、指导生字1、做手指操2、这节课我们来写2个生字。(出示生字)2、指导笔顺和关键笔画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4、反馈